[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银线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6579.9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2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鲁振达;余建明;赵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六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54;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张凌宇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生产 装置 | ||
一种纳米银线生产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储料装置、混合装置、液相还原装置;储料装置由至少两个储料罐并联组成,储料罐用于分别储存溶液原料;混合装置呈圆盘状混合至少两个储料罐储存的溶液原料;液相还原装置包括还原罐、设置在还原罐内的搅拌装置、包裹在还原罐外的一组加热夹套;还原罐通过加热夹套提供热量对混合后的溶液原料进行液相还原反应;搅拌装置将液相还原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搅拌,得到纳米银线原液。通过将所有溶液原料混合后,还原罐在加热夹套的加热下将混合后的溶液原料进行液相还原反应,搅拌装置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搅拌,得到纳米银线原液。该装置工艺条件容易控制,设备要求不高,降低生产成本,生产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银线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产品对触摸屏的强劲需求,以及传统ITO薄膜不能拥有可弯曲应用,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不易克服等因素,众面板厂商纷纷开始研究ITO的替代品-纳米银线。纳米薄膜技术应用到某公司iWatch上得到巨大成功,显示了纳米银线产品的技术优势。这样做最大的优势在于:低成本、柔性化、大面积,高效率,同时也给纳米银线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尝试与突破。
纳米银线由于其低成本、高电导被视为ITO的最佳替代材料,但其产业化之路异常艰辛,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不能大规模产业化制备。这是由于传统的纳米银线生产仍是采用釜式反应来制备,存在着低产量、生产效率低、批次反应误差大、不能规模放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成本的纳米银线生产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纳米银线生产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储料装置、混合装置、液相还原装置;储料装置由至少两个储料罐并联组成,储料罐用于分别储存溶液原料;混合装置呈圆盘状混合至少两个储料罐储存的溶液原料;液相还原装置包括还原罐、设置在还原罐内的搅拌装置、包裹在还原罐外的一组加热夹套;还原罐通过加热夹套提供热量对混合后的溶液原料进行液相还原反应;搅拌装置将液相还原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搅拌,得到纳米银线原液。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纳米银线生产装置使用时通过储料装置储存进行纳米银线液相还原反应需要的溶液原料,混合装置混合通过管道接收的至少两种溶液原料,通过加热夹套提供热量,还原罐将混合后的溶液原料进行液相还原反应,搅拌装置搅拌反应后的溶液原料,得到纳米银线原液。该装置工艺条件容易控制,设备要求不高,降低生产成本,生产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一种纳米银线生产装置还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冷却稀释装置、提纯过滤装置、冷却收集装置;冷却稀释装置包括冷却器;冷却器冷却搅拌后的纳米银线原液,将纳米银线原液降到室温;冷却稀释装置将降到室温的纳米银线原液加入水稀释得到纳米银线稀释液;提纯过滤装置包括膜过滤网和浓缩器;膜过滤网将纳米银线稀释液过滤得到滤液,去除纳米银线稀释液中的杂质;浓缩器浓缩滤液制得精提纯的纳米银线溶液;冷却收集装置包括冷却罐、设置在冷却罐内的收集罐;收集罐在冷却罐的冷却下收集通过管道流下的纳米银线溶液。纳米银线原液先经冷却稀释装置冷却,并加入水稀释得到纳米银线稀释液,再通过膜过滤得到滤液,并将滤液进行浓缩得到精提纯的纳米银线溶液,最后冷却沉淀除杂得到纳米银线成品,纳米银线的长度越长,沉降速度越快。该装置加工流程省时省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生产纳米银线的步骤。
进一步的,储料罐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储料罐分别储存进行纳米银线液相还原反应所需要的溶液原料。
进一步的,冷却稀释装置处额外单独接一条支路,由注射泵往冷却稀释装置加入离子水稀释纳米银线原液。
进一步的,在提纯过滤装置处设置保持真空条件的抽真空装置。提纯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浓缩所保持的真空条件可以由用于使提纯过滤装置保持与真空条件的抽真空装置来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六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六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6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