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74926.4 | 申请日: | 2022-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然;黄雪梅;张志鹏;王少华;张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E02D17/00;E02D29/02;E02D19/10;E03F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何志欣 |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将土层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标高的第一位置处并进行冠梁挡、墙施工;
将土层第二次开挖至与第一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二位置处时设置第一钢支撑结构;
以此类推,持续进行土方开挖,直至基坑达到预设深度;
其中,低于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的土层的底部结构包括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至少一个拉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低于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的土层的底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预留工作面和至少一个拉槽,
所述拉槽的槽纵向为与所述冠梁的挡墙的延伸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槽与所述预留工作面的放坡系数不大于1:0.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所述预留工作面设置于所述拉槽的槽纵向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冠梁发达到预设强度后,在第一次开挖基坑至低于第一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第一距离的第二位置时,
在第一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假设第一钢支撑结构以支撑挡墙。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次开挖高度不大于预设挖掘层高时,基坑底部形成置第一预留工作面,在第一预留工作面上开挖并形成第一拉槽;
在所述第一预留工作面上进行挂网喷砼的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土层第三次开挖至与第二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三位置处时设置第二钢支撑结构;
在第三次开挖的过程中,在基坑挖至第三位置所在的高度时形成第二预留工作面,在第二预留工作面设置第二拉槽。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挖第二钢支撑结构下的第二层土体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与基底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在第四位置的预留工作面设置第三拉槽。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人工清理第四位置与基底之间的土层,实现清槽。
10.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至少包括:
对称设置的冠梁及挡墙结构:在将土层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标高的第一位置处时设置;
第一钢支撑结构:在将土层第二次开挖至与第一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二位置处时设置;
第二钢支撑结构:在将土层第三次开挖至与第二钢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三位置处时设置;
预留工作面:在设置第一钢支撑结构后且在开挖至基底之前形成的土层平面;
拉槽:设置在所述预留工作面中,并且所述拉槽与所述预留工作面的放坡系数不大于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49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