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货物分拣下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1084.7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许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东辉 |
主分类号: | B07C3/00 | 分类号: | B07C3/00;B07C3/04;B07C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7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物 分拣 下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物流快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货物分拣下线装置,包括传送带,找中机构安装在传送带的移动路径上,扫码机构固定安装在传送带上,传送带的一端设有圆台,圆台上安装有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工作端上固定安装有多边形转盘,第一挡板设置在多边形转盘顶角与中心的连线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转轴,转轴上套装有单独驱动旋转的输送辊,多边形转盘的周侧环绕设置有多组下料台,下料台上设有多组缓速机构,缓速机构用于减缓货件下料的速度,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何避免在不对货件进行推抓等接触的情况下实现货件的分拣下料的操作,同时缩短货件在传送带上的周转距离提高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快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货物分拣下线装置。
背景技术
快递件和物流件等货物的分拣工作一直是投递、运输到派送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且准确率要求极高的一环。目前,部分快递件和物流件的分拣工作仍然是由人工完成的,人工分拣存在劳动力不足,效率不高,易造成快递件和物流件损坏、丢失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有较为成熟的分拣设备,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2865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物流用自动分拣设备,该自动分拣设备能够通过输送线即上述专利中的输送机实现对货物的输送,通过分拣信息识别装置即上述专利中的激光扫码阅读器对物流信息进行识别,再利用分拣下线装置即上述专利中的括板推出器使相应货物从分拣输送装置上下线,实现对货物的分拣。
现有技术中类似形式的分拣下线装置均包括引导臂,引导臂摆动设置在相应的下线装置安装座上,在摆动行程中具有收起位和下线引导位,收起位供引导臂避开相应输送线上的货物,下线引导位用于使引导臂相对于输送线倾斜布置,以引导输送线上的货物朝向货物出口运动而离开输送线。但是,现有的引导臂驱动装置往往直接连接在引导臂上以驱动引导臂摆动,不易控制引导臂的准确停止,容易导致引导臂越过设定位置,从而与货物或输送线发生碰撞、挤压,导致设备故障或货物受损。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11149996.1”公开了一种货物分拣设备的分拣下线装置,包括引导臂,铰接在相应的下线装置安装座上;引导臂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引导臂摆动;引导臂在摆动行程中具有收起位和下线引导位;引导臂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和折叠臂驱动器;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的其中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折叠臂远离第二折叠臂的一端铰接在下线装置安装座上,第二折叠臂远离第一折叠臂的一端铰接在引导臂上;折叠臂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相对转动以带动引导臂摆动。但是该设备任然与要对货件记性推送使货件从传输带上进行下料,易对货件及包装产生损坏,同时该下线装置仅能在同一位置对一种类型的货件进行单向的下线,使得整个分拣设备的传输带需要很长,占据了极大的空间同时货件的周转时间较长,影响分拣的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货物分拣下线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何避免在不对货件进行推抓等接触的情况下实现货件的分拣下料的操作,同时缩短货件在传送带上的周转距离提高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货物分拣下线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货件的传送带,找中机构安装在传送带的移动路径上,扫码机构固定安装在传送带上,扫码机构用于扫描传送带上的货件条码信息,传送带的一端设有分拣机构,分拣机构的进料端朝向传送带的输出端设置,分拣机构的出料端出设有下料台;分拣机构包括有圆台,圆台上安装有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与圆台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工作端上固定安装有多边形转盘,多边形转盘上设置有多个环绕多边形转盘中心轴线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置在多边形转盘顶角与中心的连线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转轴,转轴的中心轴平行与多边形转盘的棱边,转轴上套装有输送辊,相邻两个第一挡板之间的输送辊单独驱动旋转,多边形转盘的周侧环绕设置有多组下料台,下料台上设有多组缓速机构,缓速机构用于减缓货件下料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东辉,未经许东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10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算法的工单智能派发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承荷探测电缆预变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