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显示装置、车辆方向盘总成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2447.0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1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敬石;李文博;崔隽;李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B62D1/04;B60R21/203;B60Q3/283;B60Q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王艳斌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显示装置 车辆 方向盘 总成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车辆方向盘总成及车辆,车载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设置于车辆的方向盘上;显示控制电路板和方向盘控制电路板,显示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触控显示屏和方向盘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显示控制电路板用于根据方向盘控制电路板发送的显示控制指令控制触控显示屏;显示控制电路板和方向盘控制电路板层叠设置于触控显示屏的一侧并集成设置于车载显示装置的独立空间内。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使驾驶员与车辆的交互更为方便,实现了在狭小的结构空间内布置两个电路板,节省了车辆方向盘空间,解决了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和散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车辆方向盘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中的多功能方向盘一般使用机械开关实现与车机的交互,进而实现对相关电子系统的控制,导致整车缺少智能化信息显示功能,无法解决驾乘人员对行车信息和相关辅助智能驾驶相关功能的便捷操作的需求。
基于前述问题,车辆中的中控屏增加了智能显示功能,驾驶员可以通过对中控屏智能显示系统的操作实现人车交互功能,但是车辆中的中控屏通常设置在距离驾驶员比较远的位置,驾驶员进行人车交互时需要转头才能操作屏幕,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线离开驾驶方向,影响行车安全。另外,显示屏对应的电路板面积较大,需要较大空间以用于布置显示屏对应的电路板,造成空间的浪费,且电路板上电路元器件之间电磁干扰和发热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车辆方向盘总成及车辆,使驾驶员与车辆的交互更为方便,实现了在狭小的结构空间内布置两个电路板,节省了车辆方向盘空间,解决了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和散热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
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设置于车辆的方向盘上;
显示控制电路板和方向盘控制电路板,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触控显示屏和所述方向盘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用于根据所述方向盘控制电路板发送的显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触控显示屏;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和所述方向盘控制电路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一侧并集成设置于所述车载显示装置的独立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方向盘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远离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方向盘控制电路板通过柔性连接结构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屏设置于车辆方向盘的上部区域,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液晶触控显示屏和背光结构,所述背光结构位于所述液晶触控显示屏临近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的一侧,所述背光结构包括矩阵排列的MiniLED。
可选地,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还包括:
装饰件和后壳,所述装饰件包括连接部和第一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方向盘的底座,所述第一安装位置用于安装所述触控显示屏;
所述后壳对应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安装于所述装饰件临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后壳与所述装饰件之间形成所述独立空间,所述后壳上设置有露出所述方向盘控制电路板上电源连接器的开孔。
可选地,所述背光结构上临近显示控制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层固定柱结构和第二层固定柱结构,所述第一层固定柱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至所述背光结构上,所述第二层固定柱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背光结构和所述方向盘控制电路至所述后壳上。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触控区域和显示区域,所述触控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面积且所述触控区域覆盖所述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对应所述背光结构设置,所述背光结构采用直下式MiniLED。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方向盘总成,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2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