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属粉芯生产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1708.7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8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柏海明;曹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龙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李浩宇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金属 生产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属粉芯生产控制方法,属于金属粉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金属粉芯生产方案,根据获取的金属粉芯生产方案进行金属粉芯配粉,在配粉设备处建立空域分析模型;步骤二:通过空域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设置粉尘处理方案,根据粉尘处理方案对配粉过程进行控制;步骤三:通过油压机将烘烤后的配粉压成金属磁环,进行烧结;将金属磁环进行浸渍;步骤四:获取金属磁环设计尺寸,根据设计尺寸对金属磁环的内外边角进行打磨,对打磨掉的边角料进行回收;步骤五:进行金属磁环的涂装;步骤六:对涂装后的金属磁环进行外观检测和性能检测,将检测无问题的金属磁环进行包装入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粉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属粉芯生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电力、信息产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电子、通信设备及其元器件的要求不断向微型化、高频化及大电流方向发展。磁粉芯是将铁磁性粉末与绝缘粘接剂混合压制而成的复合软磁材料。由于磁粉粒度小,不易形成集肤效应,且其表面包覆着一层绝缘介质膜,磁粉芯的电阻率高、涡流损耗低,适用于中高频(20KHz-1MHz)工况应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绿色照明、电子产品的电感和线圈、通信元器件以及高频微磁器件等领域。
但是现有的金属粉芯生产方法并不够环保,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在配粉过程中会有粉尘产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属粉芯生产控制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属粉芯生产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金属粉芯生产控制方法,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金属粉芯生产方案,根据获取的金属粉芯生产方案进行金属粉芯配粉,在配粉设备处建立空域分析模型;
步骤二:通过空域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设置粉尘处理方案,根据粉尘处理方案对配粉过程进行控制;
步骤三:通过油压机将烘烤后的配粉压成金属磁环,进行烧结;将金属磁环进行浸渍;
步骤四:获取金属磁环设计尺寸,根据设计尺寸对金属磁环的内外边角进行打磨,对打磨掉的边角料进行回收;
步骤五:进行金属磁环的涂装;
步骤六:对涂装后的金属磁环进行外观检测和性能检测,将检测无问题的金属磁环进行包装入库。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在配粉设备处建立空域分析模型的方法包括:
获取配粉设备型号,建立配粉设备外观三维模型,设置空间坐标系,识别外观三维模型边界坐标,以配粉设备为中心划定监测圆,获取监测圆内的设备信息和坐标区域,根据获取的设备信息和坐标区域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对应位置上设置设备区域块,获取监控设备的位置坐标,建立监控设备模型并设置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对应位置上;将上述设备模型整合为空域模型;获取监控设备的历史监控数据,根据获得的历史监控数据对空域模型进行模拟关联,自动识别监控数据中粉尘区域的边界坐标,将当前的空域模型标记为空域分析模型。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通过空域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
在金属粉芯配粉过程中,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控,获得对应的监控数据,通过空域分析模型获得粉尘边界坐标和对应配粉设备输出值,根据空域分析模型中设备区域块位置和对应的设备信息设置区域块分布值图。
进一步地,根据空域分析模型中设备区域块位置和对应的设备信息设置区域块分布值图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龙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龙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1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