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智能绿色充电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61388.5 | 申请日: | 2022-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5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兵;何永艳;王金玉;李肖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电创能(上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31;B60L53/14 |
| 代理公司: | 滁州弘知润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2 | 代理人: | 赵静 |
| 地址: | 2014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智能 绿色 充电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绿色充电技术领域,尤其为新能源智能绿色充电控制系统,包括防护外壳、底板、充电桩本体和驱动组件,底板上连接有与之配合的防护外壳,且防护外壳包括固定外壳和移动外壳,以及滑动连接在底板一端的滑动挡板,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上设置有固定连接充电桩本体的移动架,且第一往复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往复丝杆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往复丝杆传动连接,滑动挡板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本发明利用底板和防护外壳组成一个包裹在充电桩本体外部的盒子,将其有效的防护起来,避免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损坏,延长充电桩本体的使用寿命,确保可以长时间持续有效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绿色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新能源智能绿色充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人购买汽车,但燃烧汽油或者柴油的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影响,成为各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使用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有效解决汽车排放污染气体的方案。新能源汽车是使用诸如电能、太阳能的汽车,其中,最为普及的就是使用电能的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这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在充电站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上需要安装电池组,通过电池组储存大量的电能以作为驱动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然而,由于电池组储存的电能有限,需要经常充电,目前较为常见的充电方式是设置充电桩。但是,现有的充电桩直接裸露的安装在使用部位处,充电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损坏充电桩,导致充电桩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新能源智能绿色充电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桩直接裸露的安装在使用部位处,充电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损坏充电桩,导致充电桩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能源智能绿色充电控制系统,包括防护外壳、底板、充电桩本体和驱动组件,所述底板上连接有与之配合的防护外壳,且防护外壳包括固定外壳和移动外壳,以及滑动连接在底板一端的滑动挡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上设置有固定连接充电桩本体的移动架,并且移动架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往复丝杆,且第一往复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往复丝杆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往复丝杆传动连接,且第二往复丝杆与移动外壳内的驱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挡板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外壳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且移动外壳滑动连接在固定外壳上,并且驱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移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驱动杆的一侧与移动外壳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杆,所述驱动杆上开设有螺纹连接第二往复丝杆的螺纹孔,且移动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拉动绳,所述拉动绳的中间部位搭接在底板上设置的导轮上,且拉动绳的另一端头通过绳头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滑动挡板上,并且滑动挡板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上,且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并且滑动座与底板之间的固定杆上套装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本体上开设有安置充电头的安置槽,且充电头通过导线与充电桩本体电性连接,并且导线的中间部位卷绕在绕线架上,绕线架固定连接在充电桩本体的外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电创能(上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电创能(上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1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丁烷气炉防止使用过大器皿安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检验医学用滴片存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