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9831.5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健;吴伟;向超;汤佳骏;崔北鹏;姚雨林;李燕寅;梁旗;何云东;谢逸轩;许远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1/30;G01R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工品 阻值 测量 系统 及其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包括:恒压源、电压测量装置、电阻R01、电阻R0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火工品I1、双刀双掷开关S1、差分放大器A1和接地GND。电阻R01、电阻R02和电压测量装置构成模块M0,用于监测恒压源工作是否正常;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双刀双掷开关S1和差分放大器A1构成模块M1,用于对火工品I1的阻值进行测量。采用本发明中的系统对被测火工品的阻值进行测量时,可以在测量前对测量电路进行自检,确保测量安全性。嵌入与模块M1相同的模块后,可以同时对多通道火工品的阻值进行快速测量,显著提高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测试领域的系统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可自检的火工品阻值快速测量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火工品在装载入各类产品后,成为一类庞大的危险源,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在产品的存储、运输过程中使火工品处于短路保护状态,并在发射前对火工品阻值进行测量,确保火工品有效。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测量火工品阻值时,其测试电流必须严格限制在一个很小的数值范围内(通常为10mA以下),测量系统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保护功能,防止测量时系统在故障状态下出现瞬时大电流引起危险。
经过现有技术的文献搜索和调研发现,火工品的阻值测量一般采用电雷管测试仪进行人工导通,或者采用单向、微小、恒定的直流电流通过被测火工品(阻值一般小于10欧姆),然后将被测火工品两端的微小电压进行单向放大、AD转换、数据显示。现有测试方法的突出缺点是:人工导通方法繁琐,耗时长,自动化程度低;电路采集方法由于测试电流小,在被测火工品两端产生的电压也十分微小,测量精度低,甚至会出现火工品阻值为负数的错误结果。采用现有方法测量多通道火工品时,需要依次测量各通道阻值,测量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自动化测试的需求。
在公告号为CN109884399B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火工品回路阻值的低压测试电路及方法,包括: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稳定的低压稳压电源;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对火工品回路进行分压保护;电压测量子电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和火工品回路,用于根据所述限流电阻获取第一电压,并用于根据所述火工品回路获取第二电压。
基于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新型可扩展可自检的火工品阻值快速测量系统,确保火工品在非测量状态时始终处于短路保护状态,并在测量前对测量电路进行自检,确保测量电路安全可靠。对测量电路进行模块化扩展,可以同时对多通道火工品的阻值进行快速测量,大幅提高测量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包括:恒压源、电压测量装置、电阻R01、电阻R0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火工品I1、双刀双掷开关S1、差分放大器A1和接地端GND;
所述电阻R01、电阻R02和电压测量装置构成模块M0,监测恒压源工作是否正常;所述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双刀双掷开关S1和差分放大器A1构成模块M1,对火工品I1的阻值进行测量,并在测量前对测量电路进行自检。
优选地,所述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构成惠斯通电桥,其阻值满足关系式:R11R12=R13R14;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14的阻值比电阻R11和电阻R13的阻值大,经过电阻R12和电阻R14的电流在安全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1与引脚a、b接通时,双刀双掷开关S1处于自检档位,对模块M1进行自检。
优选地,所述模块M1自检时,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U1为零值或零位误差范围内,则模块M1中各部件工作正常,否则模块M1为工作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9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