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独立式平板电磁加热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8717.0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君;陈万锋;陈金潘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君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J3/00 | 分类号: | D2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平板 电磁 加热 纸浆模 塑成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式平板电磁加热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包括机架和模具,模具沿机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上,机架上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有供浆箱,供浆箱连通有下料管,机架上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动力缸,动力缸固定有上固定板,机架上固定有与上固定板对应的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连接有加热板,加热板上开设有进线槽、出线槽,进线槽与加热板的侧壁连通,加热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和置线槽,置线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连通,进线槽与第一U形槽连通,出线槽一端与第二U形槽连通,另一端与进线槽连通。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利用新结构,达到不易对工人造成伤害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盒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独立式平板电磁加热纸浆模塑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因环境塑化的日益严重,以纸代塑迫在眉睫,但目前市场上纸浆模型成型机的加热方式普遍采用电热管加热和导热油加热。
电热管加热耗能巨大,长期加热时容易损坏且维修不便。导热管加热虽然能耗相对电热管耗能较低,但是存在容易漏油烫伤工人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独立式平板电磁加热纸浆模塑成型设备,达到故障率低且不易对工人造成伤害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独立式平板电磁加热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包括机架和模具,所述模具沿机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供浆箱,所述的供浆箱连通有下料管,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动力缸,所述动力缸固定有上固定板,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与上固定板对应的下固定板,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连接有加热板,所述的上固定板连接有与模具配合的上模板,所述的加热板位于上模板内,所述的加热板上开设有进线槽、出线槽,所述的进线槽与加热板的侧壁连通,所述的加热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和置线槽,所述置线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连通,所述的进线槽与第一U形槽连通,所述的出线槽一端与第二U形槽连通,另一端与进线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置于下料管下方,供浆箱内的浆料沿着下料管注入到模具中,模具移动至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启动动力缸,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配合,上模板与模具配合;电线从进线槽进入到加热板,再沿着置线槽、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穿过,最后从出线槽穿出,电线在置线槽、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上共同形成S形走线,在加热板上形成多个电磁加热区,由于电线自身不发热,将模具放置在两个加热板之间,电线通电后,即可使模具发热,浆料在模具内成型,此种加热方式不易损坏且便于维修,相对于导热管加热不会对工人造成伤害,且由于热能直接作用于模具和上模板,减少了热量流失,极大降低电能消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线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复线槽,所述的复线槽与进线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线从进线槽进入到加热板,再沿着置线槽、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穿过复线槽,再沿着复线槽再次穿入进线槽,再沿着置线槽、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穿过出线槽,最后使电线从出线槽穿出加热板,使电线在置线槽、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上共同形成两次S形走线,从而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热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除汽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纸浆中具有较多的水,在对模具加热时,产生较多的水汽,水汽通过排气孔,最后通过除汽机构将水汽除去,使生产车间保持干爽,同时不易使水汽烫伤工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排气孔位于进线槽、置线槽之间和/或置线槽、置线槽之间和/或置线槽、出线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排气孔位于电磁加热所形成的区域中,极大提升排除水汽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君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君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8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