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贝雷架当支墩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57824.1 | 申请日: | 2022-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黎双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贝雷架 进行 基桩静 载荷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贝雷架当支墩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贝雷架布置区域打设混凝土垫层;S2:在试桩的桩顶铺设刚性垫块和布置千斤顶;S3:架设试验用两榀主梁;S4:架设两根基准梁;S5:组装贝雷架;S6:在所述贝雷架上搭设次梁;S7:在所述次梁上满铺分配梁;S8:在所述分配梁四周焊接限位装置;S9:在所述分配梁上面堆放钢筋束;S10:连接液压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本发明利用贝雷架代替混凝土块当支墩,用钢筋束代替混凝土块当荷载块,节省了大笔浇注混凝土块费用,还节约浇注及养护混凝土块时间缩短了试验工期,对贝雷架无损伤,不影响贝雷架后续使用,对钢筋无损伤,不影响钢筋后续在工程上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基桩静载荷试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贝雷架当支墩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基桩检测领域,传统堆载法是常用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的方法,在检测桩的上方,以桩中心点为中心,搭设压重平台,压重平台通过次梁向主梁传递荷载,再由主梁向基桩静载试验提供反力的搭设方法。压重平台通常由支墩、次梁、分配梁、配重块等构成。支墩是支撑压重平台的垫墩,支墩在静载荷试验前支撑压重平台的全部重量,采用堆载法需要大量的荷载块当支墩和压重块,传统的荷载块一般采用混凝土制作。混凝土制作的荷载块如果只在一个工地一次性使用则试验成本太高,特别是大吨位的基桩静载荷试验成本剧增,如果重复使用荷载块从一个工地运往另一个工地多次试验则需大量吊装运输费用。
项目试桩桩径1300mm,基桩承载力设计值为6720kN,要求静载试验加载至破坏。根据基桩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堆载重量为20160kN比较合适(6720kN×2× 1.5=20160kN)。假如地基承载力能达到200kPa,可估算支墩面积需100m2(20160 ÷200≈100),再根据支墩面积和试验平台高度和混凝土块尺寸可估算支墩混凝土方量为248.4m3。工地每方混凝土的成本估算超过1500元,按1500元/m3计算,支墩混凝土成本为37.26万元。堆载用2000吨混凝土方量约800m3,混凝土成本超120万元。工期预计要一个月以后才能买到水泥,加上预制混凝土块时间,至少要两个月之后才能进行静载试验。工程需要拿到这根桩的试验数据才能进行设计、施工,因此静载试验需要尽快开展。要尽快试验就需要找到别的材料代替混凝土块当支墩和配重,而且材料要有足够的吨位。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足够多的代替混凝土块的材料,否则就不能完成基桩静载荷试验任务。为此,本发明研发一种利用贝雷架当支墩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贝雷架当支墩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的方法,采用贝雷架当支墩,钢筋束当堆载重物代替专门预制混凝土块当支墩和堆载重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贝雷架当支墩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经整平、碾压密实的地基上贝雷架布置区域打设混凝土垫层,并控制混凝土垫层上表面平整度;
S2:在试桩的桩顶铺设刚性垫块,在所述刚性垫块上端布置千斤顶,千斤顶合力中心线与试桩中轴线重合;
S3:在所述千斤顶正上方架设试验用两榀主梁,两榀主梁重心与试桩中心重合;
S4:在基准桩上架设两根基准梁,两根基准梁均与试桩水平最近距离30mm;
S5:所述混凝土垫层养护7天后在上表面铺一层2cm厚钢板,在所述钢板上按预定位置组装贝雷架;
S6:在所述贝雷架上铺工字钢工63a次梁,次梁与主梁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三拼的工字钢次梁铺设在贝雷架竖杆上方;
S7:在所述次梁上满铺工字钢工20a分配梁,分配梁与次梁在水平方向上垂直;
S8:在所述分配梁铺好后的平台四周拼装焊接四周的限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7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