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马铃薯生育期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256012.5 申请日: 2022-03-15
公开(公告)号: CN114517240A 公开(公告)日: 2022-05-20
发明(设计)人: 潘哲超;隋启君;王颖;周福仙;易卜拉欣·穆罕默德·易卜拉欣·易卜拉欣·阿布埃尔加拉格尔;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锐河曼·瑞希德;徐宁生;张磊;卢丽丽;姚春光;李先平;白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代理人: 张艳萍
地址: 650502 云南***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鉴定 马铃薯 生育 性状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一种鉴定马铃薯生育期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分子标记用来标记马铃薯中StCDF1基因的4个等位变异。以马铃薯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产物,之后对所述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分子标记。所述马铃薯基因组来源于马铃薯材料植株叶片,分离提取获得的DNA。发明的鉴定马铃薯生育期性状的分子标记,通过分子标记对马铃薯品种、品系或资源PCR扩增,可以快捷地对马铃薯品种、品系或资源是否早/晚熟进行判断,以便快速筛选出早熟或晚熟的马铃薯品种、品系或资源用于育种,可大大加快马铃薯优异品种的选育进程,为马铃薯生育期性状分子育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和选择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马铃薯分子生物技术与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马铃薯生育期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起源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长期进化后适应在短日照条件下形成薯块,而在北纬度地区的长日照条件下不会结薯,欧洲马铃薯育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长日驯化,经驯化后会随着秋天日长的缩短而结薯。中国马铃薯种植地带从东北地区到西南地区,马铃薯育种家需要选育出适合不同纬度、种植时间的品种。适应短日照的品种,在长日照地区表现为推迟结薯。适应长日照地区的品种在短日照地区表现出适应性不强。在同一地区,马铃薯也因结薯的早晚表现出生育期的长短。在一年可种小春、大春、秋作、冬作四季,形成马铃薯周年生产的西南地区,需要选育适宜不同地区不同季作的生育期的品种。

StCDF1基因归属于DOF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结薯和生育期长短起到重要作用。StCDF1自然等位基因突变后,逃避光周期调节,因此允许在除短日照地区以外的区域种植马铃薯。StCDF1基因正调控StSP6A启动结薯,同时又能与光周期性状基因StFKF1相结合,使StCDF1表达蛋白减少,从而使马铃薯推迟结薯。而该基因发生突变的材料,因失去了与StFKF1结合的功能,表现出更为早结薯即早熟。同时,由于晚疫病水平抗性与生育期性状相连锁,该基因在国内马铃薯资源及育种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从长日照地区引种到短日照地区,往往不开花、抗病性较差,影响亲本的杂交利用;而短日照品种引种到长日照地区后,则难以结薯。马铃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育种的重要环节,在选择后代群体优良基因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针对StCDF1基因,拟开发出实用标记用于马铃薯生育期育种。

StCDF1基因有4个等位基因,其中StCDF1.1能够编码基因全长,StCDF1.1基因的C端具有结合StFKF1基因的能力,而另外三个等位基因StCDF1.2、StCDF1.3和StCDF1.4因为插入子都不能编码具备功能的C端,失去了结合StFKF1基因的功能。在StCDF1.2、StCDF1.4中,有一个终止密码子的插入片段(7bp),导致移码突变。在StCDF1.3中有一个大的插入片段(865bp),导致翻译蛋白质的改变。StCDF1.1控制晚熟,只有StCDF1.1等位基因的材料适应短日照,而StCDF1.2、StCDF1.3、StCDF1.4控制早熟性状,适应长日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鉴定马铃薯生育期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鉴定马铃薯生育期性状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的引物如表1所示。

表1

注:R1955/2642、R1185/1782BS、R1185/1782DS为同一反向引物

进一步的,所述分子标记用来标记马铃薯中StCDF1基因的等位变异。

进一步的,所述分子标记具体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以马铃薯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产物,之后对所述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获得所述分子标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6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