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地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5731.5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郝哲;张彦飞;李红;李惠霞;思瑞琳;梁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哲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B79/02;A61L2/23;A61L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刘云艳 |
地址: | 719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地 羊肚菌 轮作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栽培设施选择:选择保温和隔热效果好的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拱棚,并配套安装喷雾设施;
第二步、羊肚菌播种:晚秋季节室外温度在20℃以下时,采用条播法播种羊肚菌,播种时先开种植沟,然后在种植沟内撒入煮熟的麦粒培养基,再撒上羊肚菌栽培种,覆土抹平,铺设滴灌管,最后搭设小弓覆盖遮阳网;
第三步、羊肚菌养菌与出菇管理:羊肚菌播种后及时开启滴灌和喷雾设施,上足播种水,养菌期间保持温度20℃以下,湿度70%以上,养菌60-70天,羊肚菌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期,转入出菇管理,出菇期保持土壤温度14℃以下,空气温度白天不超25℃,夜间不超过10℃,保持湿度80%以上,借助通风和滴灌、喷雾等措施调节温度、湿度至羊肚菌适宜范围之内,直至出菇收获;
第四步、地面处理:羊肚菌收获后地面撒施150公斤/667m2石灰杀菌,耕翻整平后垫上5cm左右干净沙子;
第五步、桑黄摆袋:将养好的桑黄菌棒割口后按照20cm×25cm的间距均匀摆放在地面沙子上,行间铺设滴灌管,再次搭设小弓覆盖遮阳网;
第六步、桑黄出黄管理:桑黄菌棒摆放好后及时开启滴灌设施滴水湿透土壤,进行保温保湿管理,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不低于20℃,空气湿度保持85%以上,每天小通风2-3次;待桑黄成型后适当加大通风,第二年晚秋季节温度下降,桑黄子实体不再生长时采收;
第七步、桑黄菌渣处理:桑黄采收后及时将废菌棒粉碎去除塑料袋,堆沤腐熟后还田撒施地面,耕翻后即可进行羊肚菌再播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开种植沟深度为3-5cm,沟距为20-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为沙质土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麦粒培养基为以重量份数计,小麦90份,谷粉5份,石灰1份,石膏1份,过磷酸钙2份、磷酸二氢钾0.5份和硫酸锌0.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设小弓是顺棚向搭设,宽度1.5-2米,长度与棚长相等;覆盖遮阳网为6-9针遮阳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在羊肚菌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期后喷洒一次羊肚菌营养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口方法为在桑黄菌袋顶部以下3-5cm处环割2-3个长4-5cm、宽0.5cm左右的出黄口,深度以割破桑黄菌皮为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桑黄菌渣处理方法为按照1m3菌渣加入玉米粉50公斤、红糖1公斤、有机物料腐熟剂10公斤搅拌均匀,堆沤高温腐熟。还田使用量为每亩地500-10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哲,未经郝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57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