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1102.5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山;杨发虎;王强;霍丽霞;周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3/04 | 分类号: | C08L63/04;C08L79/08;C08L63/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刘鹏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原料配比为:环氧树脂40‑80份、聚酰胺酰亚胺20‑50份、固化促进剂0.5‑1份、填料0‑30份,并于常温下进行混合,在140‑180℃条件下完成热固化获得。本发明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耐热性、优良的耐磨性、良好的流动性、优异的绝缘性能和优良的机械强度;能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发生降解,形变等;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均在150MPa以上良,可以作为电子防护元件,电子器件、大型电机等的正常工作,可以满足特殊行业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它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由于环氧基的化学活性,可用多种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使其开环,固化交联生成网状结构,因此它是一种热固性树脂。用环氧树脂作多羟基组分结合了聚氨酯与环氧树脂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粘接强度和耐化学性能。
由于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高、结构强度大和密封性能好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已在高低压电器、电机和电子元器件的绝缘及封装上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很快。主要用于:1.电器、电机绝缘封装件的浇注。如电磁铁、接触器线圈、互感器、干式变压器等高低压电器的整体全密封绝缘封装件的制造。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常压浇注、真空浇注已发展到自动压力凝胶成型。
聚酰胺酰亚胺,简称PAI,是指主链上含有酰胺键和酰亚胺环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分子链中同时具有强极性的酰胺键和高耐热性能的酰亚胺环,因此其不但具有聚酰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而且具有聚酰亚胺优良的耐热性,介电性,机械性能,耐蠕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聚酰胺酰亚胺聚合物材料逐渐成为一种性能卓越的工程塑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设备、电子行业中,例如漆包线、集成光路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
在某些特殊领域,例如大型电机、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内要求材料在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外,还具备其他特殊性能,例如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耐辐射等要求。目前所出售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虽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例如拉伸、冲击、耐磨性等性能,但是耐热性方面还略微不足,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按照质量分数,其原料配比为:
环氧树脂40-80份、聚酰胺酰亚胺20-50份、固化促进剂0.5-1份、填料0-30份,并于常温下进行混合,在140-180℃条件下完成热固化获得。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双酚F型环氧树脂,或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采用E-51,E-44,E-20,E-12,酚醛环氧树脂F-51,F-44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选用全芳香族或者半芳香族。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采用底物A和底物B通过二异氰酸酯法合成获得,底物A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底物B可用偏苯三酸酐、均苯四甲酸酐、己二酸、葵二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促进剂为DMP-30。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采用石棉、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原料配比还包括0.5-1份分散剂,分散剂采用德国毕克BYK-110,BYK-163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11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