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46742.7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1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崇武;赖奂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超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66;C02F1/52;C02F1/28;C02F103/16;C02F101/18;C02F101/20;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向薇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混合 废水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混合废水中不含有氰化物和含磷的还原剂,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机械搅拌下,向不含有氰化物和含磷的还原剂的电镀混合废水中加入氯化亚铁溶液;
(2)在机械搅拌下,向经步骤(1)加入氯化亚铁溶液的废水中加石灰乳液调节废水的pH至10.5~12的范围内,亚铁离子与钙离子协同作用使含羧基的有机酸配位剂沉淀物完全,从配合物中释放出来的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亚铁离子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生成氢氧化铬沉淀;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沉淀聚集成大颗粒后沉降;
(4)过滤,去除经步骤(3)处理后的沉淀物;
(5)向经步骤(4)处理后的废水中加稀盐酸调节并保持pH在4.5~5.5范围内,加入重金属捕捉剂沉淀重金属离子;
(6)向经步骤(5)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活性炭,吸附所生成的沉淀和剩余的重金属捕捉剂,使沉淀沉降;
(7)过滤,去除经步骤(6)处理后的沉淀;
(8)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经步骤(7)处理后的废水的pH至6~8,然后用生物化学法继续处理;
步骤(1)中所述氯化亚铁溶液含四水合氯化亚铁的质量浓度为150~250g/L,加入氯化亚铁溶液至出现氢氧化亚铁绿色沉淀,再继续加入氯化亚铁溶液,所述再继续加入氯化亚铁溶液的体积与电镀混合废水的体积比为(1~10)︰1000;
步骤(5)中所述重金属捕捉剂为质量浓度80~120g/L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所加入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与电镀混合废水的体积比为(0.5~3)︰1000;
或步骤(5)中所述重金属捕捉剂为质量浓度80~120g/L的三水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所加入的三水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与电镀混合废水的体积比为(0.3~5)︰1000;
步骤(3)中所述絮凝剂为质量浓度3~8g/L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乳液含氧化钙的质量浓度为50~100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氯化亚铁溶液含四水合氯化亚铁的质量浓度为150~250g/L,加入氯化亚铁溶液至出现氢氧化亚铁绿色沉淀,再继续加入氯化亚铁溶液,所述再继续加入氯化亚铁溶液的体积与电镀混合废水的体积比为3︰1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重金属捕捉剂为质量浓度80~120g/L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所加入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与电镀混合废水的体积比为1.5︰1000;
或步骤(5)中所述重金属捕捉剂为质量浓度80~120g/L的三水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所加入的三水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与电镀混合废水的体积比为2︰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絮凝剂为质量浓度5g/L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稀盐酸为质量百分浓度2%~8%的稀盐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0~100g/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活性炭采用污水处理粉状活性炭,每吨废水中加活性炭50~300g。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镀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生物化学法为: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根据对化学耗氧量COD的要求,在生化反应池中反应8~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超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超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67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