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电池与天线复用融合的无人值守VSAT终端站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46030.5 | 申请日: | 2022-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5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凯学;张庆玲;闫宁宁;王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1/38;H02J7/35;H02J50/20;H02J50/8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天线 融合 无人 值守 vsat 终端 | ||
1.一种太阳能电池与天线复用融合的无人值守VSAT终端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电源控制模块(200)、馈电网络(300)、储能模块(400)、射频收发模块(500)和天线控制模块(600);
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电源控制模块(200)和馈电网络(300)一起构成太阳能天线面板;
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分别与电源控制模块(200)和馈电网络(300)相连接;
电源控制模块(200),还分别与储能模块(400)、射频收发模块(500)和天线控制模块(600)相连接;
馈电网络(300),还与射频收发模块(500)相连接;
储能模块(400),还与射频收发模块(500)和天线控制模块(600)相连接;
射频收发模块(500),还与天线控制模块(600)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与天线复用融合的无人值守VSAT终端站,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包括多个级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送入电源控制模块(200)中,以及利用太阳能电池单元自身具有的阳极或阴极的金属薄层,直接将阳极或阴极的金属薄层复用为天线辐射体,从而由该天线辐射体接收外部通信卫星发来的卫星通讯信号,然后传输到馈电网络(300),以及在接收所述馈电网络(300)转发的、由终端设备(700)上传的卫星通讯信号后,由该天线辐射体将终端设备(700)上传的卫星通讯信号向外发送;
电源控制模块(200),用于将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中每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收集到的电能进行收集,然后输送给射频收发模块(500)和天线控制模块(600),为射频收发模块(500)和天线控制模块(600)进行供电,同时将剩余的电能送入储能模块(400)中进行存储;
馈电网络(300),用于为太阳能电池阵列(100)进行馈电,以及接收由射频收发模块(500)发来的作为射频信号的卫星通讯信号,然后转发给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同时,接收由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发来的外部通信卫星的卫星通讯信号,即完成对天线的信号激励及信号接收;
储能模块(400),用于将电源控制模块(200)输送的剩余的电能进行存储,以及为射频收发模块(500)和天线控制模块(600)提供工作用电;
射频收发模块(500),用于接收天线控制模块(600)传输的、由终端设备(700)上传的卫星通讯信号,并在进行上变频、滤波和功率放大操作后,将该卫星通讯信号发送到馈电网络(300),以及用于将由馈电网络(300)转发的、由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接收到的卫星通讯信号进行低噪放大、滤波和下变频处理后,传送至天线控制模块(600);
天线控制模块(600),用于将所述射频收发模块(500)发来的卫星通讯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后,传送到终端设备(700),同时将终端设备(700)上传的卫星通讯信号进行信号调制处理后,发送给射频收发模块(5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与天线复用融合的无人值守VSAT终端站,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天线复用阵列(100),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主体;
太阳能电池单元主体,位于介质基片(102)上;
太阳能电池单元主体,包括n*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任意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具有固定尺寸的间隙,并且该间隙中放置有缝隙太阳能电池贴片(103);
任意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的间距相等;
除太阳能电池单元主体之外,介质基片(102)的四周边缘,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四周太阳能电池贴片(1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与天线复用融合的无人值守VSAT终端站,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天线面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为太阳能电池层(1011)、介质层(1012)以及馈电网络和电源管理层(1013)的叠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60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