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的套筒式大容量储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6027.3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0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高科;秦小琳;赵研;谢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51/00 | 分类号: | B65H51/00;B65G35/00;B65H51/32;B65H5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朱明英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容量 储运 装置 套筒 系统 | ||
1.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的套筒式大容量储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电控小车外导轨(801)、径向加强筋(802)、储管筒、过渡筒、周向加强筋(803)、连续管固定机构(809)、径向加强筋固定板(8010)、导轨固定件(8011)、小车行走链条(8012)和牵引电控小车内导轨(8013);
多个径向加强筋(802)通过径向加强筋固定板(8010)与套筒式大容量储管机构(3)接口固连,径向加强筋(802)数量至少为3个,牵引电控小车外导轨(801)和牵引电控小车内导轨(8013)为两个同心的圆环,牵引电控小车外导轨(801)和牵引电控小车内导轨(8013)通过导轨固定件(8011)与径向加强筋(802)固连,周向加强筋(803)设置在相邻两个径向加强筋(802)之间,至少N组储管筒环状分布在径向加强筋(802)上,N≥2,第一组至第N-1组储管筒上均设有储管筒连续管出口,最内圈的第一组储管筒上还设有储管筒连续管入口,相邻两组储管筒之间设置有过渡筒,过渡筒上设有过渡筒连续管出口,在储管筒连续管入口的尾端处设置有用来固定连续管入口段的连续管固定机构(809);
所述连续管固定机构(809)包括别针销(80901)、基座(80902)、销轴(80903)、连续管下夹块(80904)和连续管上夹块(80905),基座(80902)固定在径向加强筋(802)上,销轴(80903)通过别针销(80901)限位转动在基座(80902)内部,销轴(80903)上端铰接有连续管下夹块(80904),连续管下夹块(80904)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能夹紧连续管固定端的连续管上夹块(80905),小车行走链条(8012)与牵引电控小车内导轨(801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小车行走链轮(707)与小车行走链条(8012)啮合连接,连续管下夹块(80904)和连续管上夹块(80905)间能夹紧连续管固定端,并能进行水平方向旋转和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管大容量储运装置的套筒式大容量储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管筒为储管内筒(804)、储管第二筒(806)和储管第三筒(808),所述的过渡筒为过渡内筒(805)和过渡第二筒(807);
所述的储管内筒(804)、过渡内筒(805)、储管第二筒(806)、过渡第二筒(807)和储管第三筒(808)沿着径向加强筋(802)径向方向同心分布,储管内筒(804)设置有内筒连续管出口(80401)和内筒连续管入口(80402),过渡内筒(805)上设有过渡内筒连续管出口(80501),储管第二筒(806)上设有储管第二筒连续管出口(80601),过渡第二筒(807)上设有过渡第二筒连续管出口,内筒连续管入口(80402)的尾端处设置有用来固定连续管入口段的连续管固定机构(809),连接管运动端储入储管内筒(804)一圈后会在连续管固定机构(809)正上面累积,连续管运动端在储管内筒(804)中逐层盘卷螺旋上升直到累积高度与内筒连续管出口(80401)同高时,连接管运动端将从内筒连续管出口(80401)出去进入过渡内筒(805),从过渡内筒(805)上边缘进入,进入过渡内筒(805)半圈至四分之三圈后连续管运动端会逐渐与过渡内筒(805)底面接触,连续管运动端在过渡内筒(805)内到达过渡内筒连续管出口(80501),过渡内筒连续管出口(80501)底端与过渡内筒(805)底面同高,连续管运动端将自然从过渡内筒连续管出口(80501)进入储管第二筒(806)底面,开始第一层储存,连接管运动端在储管第二筒(806)中逐层盘卷螺旋上升直到累积高度与其中储管第二筒连续管出口(80601)同高时,连接管运动端将从储管第二筒连续管出口(80601)出去自然进入过渡第二筒(807),从过渡第二筒(807)上边缘进入,进入过渡第二筒(807)半圈至四分之三圈后连续管运动端会逐渐与过渡第二筒(807)底面接触,连续管运动端在过渡第二筒(807)内到达过渡第二筒连续管出口,过渡第二筒连续管出口底端与过渡第二筒(807)底面同高,连续管运动端将自然从过渡第二筒连续管出口进入储管第三筒(808)底面,开始第一层储存后并实现逐层盘卷螺旋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60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