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子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5233.2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9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史俊旭;陈致初;胡勇峰;胡明;罗晓祎;石鸿佼;王亚杰;张鹏程;余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H02K3/5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子 绕组 具有 电机 车辆 | ||
1.一种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相绕组,各所述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各所述支路均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7)的周向铁芯槽(71)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且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所述支路之间的线圈布置在相邻铁芯槽(71)内;
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支路均由铁芯槽(71)的槽口最外层向槽底最内层进行绕制,各线圈的上层边与下层边分别位于相邻层的铁芯槽(71)内,且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支路的首端和尾端均为单根线圈,两个支路均在铁芯槽(71)的槽底最内层进行同心焊接以实现支路对称,
或者,两个支路均在铁芯槽(71)的槽底最内层和次外层设置同心线圈以实现支路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当两个支路均在铁芯槽(71)的槽底最内层进行同心焊接以实现支路对称时,各线圈的跨距均为y;当两个支路均在铁芯槽(71)的槽底最内层和次外层设置同心线圈以实现支路对称时,其中一个所述支路中包括一个跨距为y+1的线圈,另一个所述支路中包括一个跨距为y-1的线圈,且跨距为y-1的线圈位于所述跨距为y+1的线圈的内侧,两线圈之间同心布置,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支路的其它所述线圈的跨距均为y。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距均为y的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所述第一线圈(1)包括第一线圈主体(11)和第一弯折部(12),所述第一线圈主体(1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杆(111)和连接两根第一支杆(111)一端的第一头部(112),所述第一弯折部(12)位于两根第一支杆(111)的另一端以形成焊接端,两根第一支杆(111)上的第一弯折部(12)均沿所述第一线圈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且于远离第一线圈主体(11)的方向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距均为y的线圈还包括第二线圈(2),所述第二线圈主体(2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支杆(211)和连接两根第二支杆(211)一端的第二头部(212),两根第二支杆(2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22)以形成焊接端,两根第二支杆(211)上的所述第二弯折部(22)均沿所述第二线圈主体(2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根线圈包括第三线圈(3),所述第三线圈(3)包括第三线圈主体(31)和第三弯折部(32),所述第三线圈主体(31)包括第三支杆(311),所述第三支杆(311)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头部(312)和第三弯折部(32),所述第三弯折部(32)形成焊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距为y-1的线圈和跨距为y+1的线圈均包括第四线圈(4),第四线圈(4)包括第四线圈主体(41),第四线圈主体(4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四支杆(411)和连接两根第四支杆(411)一端的第四头部(412),两根第四支杆(411)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弯折部(42)以形成焊接端,两根第四支杆(411)上的所述第四弯折部(42)均沿所述第四线圈主体(4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距为y-1的线圈和跨距为y+1的线圈还均包括第五线圈(5),所述第五线圈(5)包括第五线圈主体(51)和第五弯折部(52),所述第五线圈主体(5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五支杆(511)和连接两根第五支杆(511)一端的第五头部(512),所述第五弯折部(52)位于两根第五支杆(511)的另一端以形成焊接端,两根第五支杆(511)上的第五弯折部(52)均沿所述第五线圈主体(51)的宽度方向,且于远离第五线圈主体(51)的方向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的中性点通过铜母排(6)进行连接,其高度不超过所述线圈焊接端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52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