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余热再利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44569.7 | 申请日: | 2022-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3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白兆金;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兆金;黄韧 |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7/04;F27D17/00;F27D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新哲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余热 再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烧制窑炉、生坯干燥窑炉、脱硫塔和喷雾塔干燥炉。烧制窑炉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第一热交换器将烟气余热传导并用于喷雾塔干燥炉燃料燃烧的助燃空气,从而提高助燃空气的初温和内能,使喷雾塔干燥炉内燃料更易燃烧,减少产生相同热量和烟温所需的助燃风量和燃料;同时通过第一热交换器将烟气余热传导也可用于生坯干燥炉干燥陶瓷生坯的空气,以减少陶瓷生坯干燥时消耗的燃料;另外,将烧制窑炉烧制过程中中间部分的烟气引入第二热交换器,作为第一热交换器导出热量不足以完成生坯干燥热量的补充,第二热交换器可作为第一热交换器的备用使用,可实现节约能源,减少碳排量,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
陶瓷生产行业能源消耗较大,是目前我国重点推行改造升级、全面开展节能减排监管的十四个重点行业之一。目前陶瓷生产的过程中,因陶瓷烧制需要,烧制窑炉排烟温度非常高,高温烟气直接在脱硫塔除硫过程中通过喷淋冷却后经烟囱直接排向大气,烟气中大量的热量未能得到有效地利用,造成巨大的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再利用系统。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烧制窑炉、生坯干燥窑炉、脱硫塔、喷雾塔干燥炉和第一热交换器;
所述烧制窑炉通过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脱硫塔连通;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侧设有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烧制窑炉的排烟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出风口通过第一气流通道经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脱硫塔连通;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烟气入口侧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烟气出口侧与所述脱硫塔连通;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出口与第三气流通道连通;
所述第三气流通道通过第四气流通道与母管连通,所述母管与所述生坯干燥窑炉连通,所述第三气流通道通过第五气流通道与所述喷雾塔干燥炉的助燃空气进风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至少一台第一备用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隔离挡板,所述第一备用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隔离挡板;
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风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备用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进口侧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隔离挡板,所述第二备用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进口侧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四隔离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进口侧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出口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七隔离挡板和第八隔离挡板,所述第七隔离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烟气进口侧,所述第八隔离挡板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烟气出口侧;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上分别设有相间隔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七隔离挡板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烟气进口之间,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八隔离挡板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烟气出口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气流通道上依次设有相间隔的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风量调节挡板和第十隔离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兆金;黄韧,未经白兆金;黄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4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磁共振信号采集处理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一种对导线粗细可控的穿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