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压缩机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3275.2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8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辛志波;宋晓辉;张磊;陈辰;高炜;吴帅帅;翟鹏;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F04D2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循环 发电 压缩机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压缩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系统、高压缓存罐、低压缓存罐、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稳压罐及压缩机;高压缓存罐的出口经第一调节阀与稳压罐的入口相连通,高压缓存罐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高压缓存罐的出口经第二调节阀与低压缓存罐的入口相连通;控制系统与压缩机、第一调节阀及第二调节阀相连接,该系统能够满足压缩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机发电组中根据发电需要快速提升或降低系统流量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压缩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火电厂在提升循环效率已经发展到瓶颈,单纯依靠提升机组初参数,解决汽轮机组效率问题,已经受到高温高压材料限制。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已突破理论研究阶段,国内已经开始建造试验电厂,压缩机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机组向系统提供工质流动动力源,已然成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最为重要的辅机,如何将其快速、稳定控制到机组发电所需压力,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
目前,压缩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机发电组中按发电需要快速提升或降低系统流量方面还未有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压缩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压缩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机发电组中根据发电需要快速提升或降低系统流量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压缩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系统、高压缓存罐、低压缓存罐、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稳压罐及压缩机;
高压缓存罐的出口经第一调节阀与稳压罐的入口相连通,高压缓存罐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高压缓存罐的出口经第二调节阀与低压缓存罐的入口相连通;控制系统与压缩机、第一调节阀及第二调节阀相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稳压罐压力信号输入端、系统升负荷信号输入端、第一函数模块、第二函数模块、第一大选块、第一小选块、第一PID控制器、第一延时块、第一切换块、第一调节阀指令输出端、第三函数模块、第四函数模块、系统降负荷信号输入端、第二大选块、第二小选块、第二PID控制器、第二延时块、第二切换块、第二调节阀指令输出端、预设二氧化碳流量设定值输入端、压缩机PID控制块、压缩机频率信号输出端及主系统流量信号输入端;
主系统流量信号输入端与第一函数模块的输入端、第二函数模块的输入端、第三函数模块的输入端、第四函数模块的输入端及压缩机PID控制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函数模块的输出端及第一小选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大选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大选块的输出端及第二函数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小选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大选块的输出端及稳压罐压力信号输入端与第一PID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系统升负荷信号输入端经第一延时块与第一切换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切换块的输出端经第一调节阀指令输出端与第一调节阀的控制端相连接;
第三函数模块的输出端及第二小选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大选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函数模块的输出端及第二大选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小选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稳压罐压力信号输入端及第二大选块的输出端与第二PID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系统降负荷信号输入端经第二延时块与第二切换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PID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切换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切换块的输出端经第二调节阀指令输出端与第二调节阀的控制端相连接;
预设二氧化碳流量设定值输入端与压缩机PID控制块的输入端相连接,压缩机PID控制块的输出端经压缩机频率信号输出端与压缩机的控制端相连接。
高压缓存罐的出口经第一逆止阀与稳压罐的入口相连通。
高压缓存罐的出口经第二逆止阀与低压缓存罐的入口相连通。
高压缓存罐的出口经压缩机入口门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
压缩机的出口与压缩机出口门与排汽管道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3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