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共模电感接收通信脉冲电流信号的方法及其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39646.X | 申请日: | 2022-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0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付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安爆数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4/04 | 分类号: | H04B14/04 |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李行健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滇中新区中宁路16***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共模 电感 接收 通信 脉冲 电流 信号 方法 及其 电路 | ||
一种双共模电感接收通信脉冲电流信号的方法及其电路,属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在发送电路上串接一对共模电感,设第一个共模电感的主线圈为L1而副线圈为L2,第二个共模电感的主线圈为L4而副线圈为L3,变阻负载变阻上传数据时,通讯脉冲电流通过L1上产生正/负感应电势,通讯脉冲电流通过L4上产生负、正感应电势,在共模电感L2生成正/负感应电势,在共模电感L3生成负/正感应电势,由运算放大器输入端接收到变阻负载的通讯脉冲数据,生成变阻负载的脉冲信号输出。用电流感应来检测脉冲的波动,电感的内阻可以做得很低,脉冲电流的感应检测灵敏度很高,而且共模电感的的检测回路不受主电路中的关联限制,能用极简单的放大电路获得有效的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共模电感接收通信脉冲电流信号的方法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对通信脉冲电流信号的接收,或称为对通信脉冲电流信号的提取,虽然其具体的电路结构会有所变化,但实质上都是让通信脉冲电流通过电阻,把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而实现,它们可以统称为电阻法。电阻法的缺点是为了保证提取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对不同强度的脉冲电流信号需要选择不同阻值范围的电阻,使用不便。例如检拾频率脉冲用差分放大器,在电阻上读出脉冲的波动,大阻值的电阻比较容易获取较高的波动(即检测灵敏度高),而在检测回路的电流较大的情况时,不得不使用较小阻值的检测电阻(即检测灵敏度低)。授权公告号为CN1064111419B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通信脉冲电流信号提取与处理的方法”,也属于电阻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使用不便的缺点,一种双共模电感接收通信脉冲电流信号的方法其电路。
本发明方法为:在发送电路上串接一对共模电感,设第一个共模电感的主线圈为L1而副线圈为L2,第二个共模电感的主线圈为L4而副线圈为L3,变阻负载上传数据时,通讯脉冲电流通过L1上产生正/负感应电势,通讯脉冲电流通过L4上产生负、正感应电势,在共模电感L2生成正/负感应电势,在共模电感L3生成负/正感应电势,由运算放大器输入端接收到变阻负载的通讯脉冲数据,生成变阻负载的脉冲信号输出。
所述的变阻负载可以为工业电子雷管。
实现本发明方法的电路可以为(见图1):
(一)对于双平衡发送电路,
使用两个参数相同的共模电感;
设第一个共模电感的主线圈为L1而副线圈为L2,L1的两端分别为A1和A;第二个共模电感的主线圈为L4而副线圈为L3,L4的两端分别为B1和B;
让变阻负载的一端与A1联接,变阻负载的另一端与B1联接,并让L2的一端与L3相应的一端共同接地,而L2的另一端和L3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联接。所述的运算放大器可以是集成块,也可以是由分离元件构成。所述的变阻负载可以为工业电子雷管。
工作原理:
当A1和B1上产生共模电压干扰时,L2和L3生成相同的感应电势,运算放大器的两个接收端同步接收到共模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端不会生成差分输出,因而有很好的共模抑制作用。
变阻负载的通信脉冲电流信号,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上产生差分信号,输出端发送出接收到的变阻负载的通信脉冲。换言之,变阻负载变阻上传数据时,通讯脉冲电流通过L1上产生正/负感应电势,通讯脉冲电流通过L4上产生负、正感应电势,在共模电感L2生成正/负感应电势,在共模电感L3生成负/正感应电势,运算放大器输入端接收到变阻负载的通讯脉冲数据,生成变阻负载的脉冲信号输出。
这里A,B两点的电压高低,正负的极性,可任意组合。
(二)对于非平衡发送的电路,
使用两个参数相同的共模电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安爆数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安爆数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96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