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CAR-PCR技术在天敌肠道检测入侵害虫稻水象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7597.6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袁龙宇;雷浩霖;肖汉祥;李燕芳;张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云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car pcr 技术 天敌 肠道 检测 入侵 害虫 稻水象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CAR‑PCR技术在天敌肠道检测入侵害虫稻水象甲的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SCAR引物LO‑COI‑F和LO‑COI‑R。该引物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只针对稻水象甲的扩增出清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而对其他物种无扩增效果,且对稻水象甲的幼虫和成虫均能有效鉴定,可用于稻水象甲以及稻水象甲天敌的检测与甄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SCAR-PCR技术在天敌肠道检测入侵害虫稻水象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原产于北美洲,19世纪初于密西西比河流域首次发现,195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流域发现孤雌生殖型的稻水象甲,上世纪70年代初,孤雌生殖型稻水象甲传入亚洲,我国于1988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稻水象甲在我国是一种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等禾本科农作物,成虫取食嫩叶的上表皮以及叶肉,在叶片留下一条纵形斑痕,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而幼虫取食水稻根部,严重时造成植株断根、倒伏、矮小。
稻水象甲越冬时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3cm深度的土层中,对于其越冬场所的监测难度较大。目前对于它的监测方法有查土法、危害状识别法和观察法等。查土法工作量大,需要挖掘5cm深度的土层,并将土过筛后在阳光下晾晒,且一些湿度较大杂草丛生的土壤挖掘难度较高。危害状识别法需要观察者本身具有准确分辨稻水象甲在不同杂草和水稻上的取食痕以及排除相似取食痕的能力,且取食痕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被植物自身修复或者发生形变,增加了鉴定难度。观察法需要观察者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分辨出相似的象甲与稻水象甲的差异,且稻水象甲体型微小,具有假死性和隐蔽性(轻微的抖动都会使其掉落到土壤中),观察难度较大。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便捷、快速、准确的稻水象甲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组用于检测稻水象甲的引物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只针对稻水象甲的扩增出清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而对其他物种无扩增效果,且对稻水象甲的幼虫和成虫均能有效鉴定,可用于稻水象甲以及稻水象甲天敌的检测与甄别。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组用于检测稻水象甲的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SCAR引物LO-COI-F和LO-COI-R。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试剂,所述试剂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引物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LO-COI-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LO-COI-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引物组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试剂在制备检测稻水象甲的产品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包括试剂盒。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检测稻水象甲入侵情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待测物种样品的基因组DNA;
S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SCAR引物对LO-COI-F/R,对所述基因组DNA进行SCAR-PCR反应,即得反应产物1;
S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SCAR引物对LO-COI-F/R,对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反应产物1进行SCAR-PCR反应,即得反应产物2;
S4:取5μL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反应产物2在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并分析电泳结果,判断稻水象甲的入侵情况;
所述待测物种为稻水象甲的天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7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