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醇溶蛋白含量相关遗传位点的分子标记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37101.5 | 申请日: | 2022-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2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聪;杨攀;雷振生;吴政卿;周正富;管慧月;王亚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张晓萍 |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蛋白 含量 相关 遗传 分子 标记 | ||
本发明属于小麦分子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个小麦籽粒中与醇溶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遗传标记。发明人在6AS染色体的32.8‑38.5Mb处检测到一个与总醇溶蛋白含量以及醇溶蛋白α、γ和ω各个组分含量相关的主效QTL,可解释5.07‑9.16%表型变异。进一步定位分析后,该遗传标记位于6A染色体短臂上,其核苷酸序列的第36位碱基存在一个G/T的等位基因的突变;当第36位碱基为G时,为高醇溶蛋白含量的GG基因型,当第36位碱基为T时,为低醇溶蛋白含量的TT基因型。利用该遗传标记AX‑108761918(37.44Mb),可有效筛选基因型为GG的高醇溶蛋白含量的小麦品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麦分子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个小麦籽粒中与醇溶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遗传标记。
背景技术
小麦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消费最多的粮食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小麦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的品质主要指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两个方面,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糖类等营养物质的成分及比例等。加工品质主要是针对面粉制作加工方面的品质性状,其中面筋蛋白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面筋蛋白包括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麦谷蛋白占小麦面筋蛋白的35%~45%,赋予面团弹性;醇溶蛋白占小麦面筋蛋白的50%~60% ,赋予面团延展性。而醇溶蛋白依据其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中呈现的不同迁移率又可分为α、β、γ和ω四类醇溶蛋白。通过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分析,α和β类醇溶蛋白存在结构同源性,因此又通常将二者统称为α类醇溶蛋白。进一步对醇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其富含疏水性氨基酸,缺乏亲水性氨基酸,由单肽链组成,主要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总体上,小麦中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质量以及组成,决定了面粉的伸展性、弹性、粘性等方面的品质。
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以提高小麦品质为主要育种目标的技术目标情况下,充分发掘与醇溶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可为小麦优质育种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在对小麦醇溶蛋白及其组分含量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基础上,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与小麦籽粒中醇溶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遗传标记,从而为小麦籽粒中醇溶蛋白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小麦新品种培育奠定一定技术基础。
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小麦醇溶蛋白含量相关遗传位点的分子标记,该遗传标记名称为AX-108761918,位于6A染色体短臂上,其核苷酸序列为:
AACAGCTACAACCGGAGTGTGGCTCATTGTGAAAT[G/T]TGAACTCGCTAGAGGTGTGGTTAGGCAAGTACTAC;
在该序列的第36位碱基存在一个G/T的等位基因的突变;
当第36位碱基为G时,为高醇溶蛋白含量的GG基因型,所涉及的醇溶蛋白组分为:ω-醇溶蛋白和γ-醇溶蛋白;
其碱基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具体如下(71bp):
AACAGCTACAACCGGAGTGTGGCTCATTGTGAAATGTGAACTCGCTAGAGGTGTGGTTAGGCAAGTACTAC;
当第36位碱基为T时,为低醇溶蛋白含量的TT基因型,其碱基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具体如下:
AACAGCTACAACCGGAGTGTGGCTCATTGTGAAATTTGAACTCGCTAGAGGTGTGGTTAGGCAAGTACTAC。
依据该遗传标记AX-108761918的多态性(核苷酸多态性)所开发的KASP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小麦籽粒面筋品质的快速预测;
所述KASP分子标记为一组PCR检测用引物组,具体KASP标记引物序列设计为:
AX-108761918F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7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洋渔业餐饮智慧感知管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性光学镜头防护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