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堵塞型自动引流泵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35329.0 | 申请日: | 2022-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7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汝 |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F04B53/00;B02C13/06;B02C1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自动 引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堵塞型自动引流泵,涉及引流泵技术领域,包括自动引流泵本体、输入端管、输出端管以及触发机构,输入端管以及输出端管分别焊接在自动引流泵本体的顶部以及侧面,输入端管上与防堵组件连接,防堵组件上设置有动力组件,防堵组件包括处理壳体,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堵组件,当自动引流泵本体使用过程中,流体通过连接端管进入防堵组件,之后由输入端口进入泵体内部,之后通过输出端口排出,流体经过防堵组件时,部分流体会与粉碎齿轮触接,在触接撞击的过程中,粉碎齿轮能够对流体中的固体杂质进行粉碎,避免因为固体杂质的体积过大导致泵体或者泵头堵塞,此种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流体杂质的原因导致的引流泵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流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型自动引流泵。
背景技术
引流泵:即通过虹吸原理将流体经过引流泵的输入端引入泵体内部,之后通过输出端引流而出,从而实现引流;
然传统的引流泵引流流体过程中,由于流体中含有杂质或者流体本身就属于黏稠状态,则很容易造成引流泵的堵塞,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防堵塞型自动引流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引流泵容易产生堵塞的缺点,提出一种防堵塞型自动引流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型自动引流泵,包括自动引流泵本体、输入端管输出端管以及触发机构,所述输入端管以及输出端管分别焊接在自动引流泵本体的顶部以及侧面,所述输入端管上与防堵组件连接,所述防堵组件上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防堵组件包括处理壳体,所述处理壳体上贯穿开设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贯穿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在流通槽其中一侧壁上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处理壳体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焊接有顶盖以及底盖,所述顶盖和底盖上均贯穿开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管与流通槽相互连通,所述顶盖上连接管的顶端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底盖上连接管的尾端表面开设有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堵组件,当自动引流泵本体使用过程中,流体通过连接端管进入防堵组件,之后由输入端口进入泵体内部,之后通过输出端口排出,流体经过防堵组件时,部分流体会与粉碎齿轮触接,在触接撞击的过程中,粉碎齿轮能够对流体中的固体杂质进行粉碎,避免因为固体杂质的体积过大导致泵体或者泵头堵塞,此种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流体杂质的原因导致的引流泵堵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盖上的连接管顶部螺纹插设在连接端管内,所述连接端管为中空结构,所述底盖上的连接管尾端螺纹插设在输入端管的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底盖以及顶盖上的连接管均设置有螺纹,方便了底盖与输入端口的连接以及方便了顶盖与连接端管的连接,从而便于进行防堵组件的整体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半圆形罩壳,所述半圆形罩壳设置有两个,所述半圆形罩壳固定在处理壳体的两侧,所述半圆形罩壳的两侧内壁均贯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半圆形罩壳的限位槽上均活动插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均设置有粉碎齿轮,所述转动轴上的粉碎齿轮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粉碎齿轮的内壁与转动轴的外壁焊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活动插设在安装板内,所述转动轴设置在安装板外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转动轴上位于同一侧的限位盘之间均通过连接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板对应焊接在处理壳体的正面以及背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半圆形罩壳的设计,能够确保将粉碎齿轮与外界进行隔绝,避免了粉碎齿轮长期暴露导致表面生锈或者齿轮部分受损影响粉碎杂质的效率,每根转动轴上均设置有三个粉碎齿轮,通过设置有多个粉碎齿轮,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流体杂质粉碎的效率,且能够利用粉碎齿轮之间的缝隙对流体进行一定缓冲,避免因为流体流速急剧导致输入端管堵塞,进一步的避免了引流泵出现堵塞的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一块所述限位盘的一侧设置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与限位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微型电机通过电机架安装在安装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汝,未经陈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5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