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工废气治理及尾端二氧化碳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4368.9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9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师圆生;杨林鲜;曾福厚;余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保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J15/02;F23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废气 治理 尾端 二氧化碳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化工废气治理及尾端二氧化碳处理装置,包括RTO蓄热焚烧炉、过滤器、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真空缓冲罐、真空泵和二氧化碳储罐,其中,所述RTO蓄热焚烧炉设置于前端,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RTO蓄热焚烧炉的后端,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均设置于所述过滤器的后端,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并联连接,所述真空缓冲罐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的后端,所述真空泵设置于所述真空缓冲罐的后端,所述二氧化碳储罐位于所述真空泵的后方。本发明能够对尾端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治理,并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工废气治理及尾端二氧化碳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RTO(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蓄热式氧化炉)废气处理工艺在燃烧有机气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具体过程主要为:废气进入直燃炉,经过蓄热体之后升温,然后经过燃烧器升温至760℃以上,在高温的作用下燃烧分解,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经过蓄热体降温后,最后经过风机和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但是没有对设备尾端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有效处理,导致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由于二氧化碳减排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废气治理及尾端二氧化碳处理装置,旨在对尾端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治理,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化工废气治理及尾端二氧化碳处理装置,包括RTO蓄热焚烧炉、过滤器、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真空缓冲罐、真空泵和二氧化碳储罐,其中,所述RTO蓄热焚烧炉设置于前端,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RTO蓄热焚烧炉的后端,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均设置于所述过滤器的后端,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并联连接,所述真空缓冲罐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的后端,所述真空泵设置于所述真空缓冲罐的后端,所述二氧化碳储罐位于所述真空泵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RTO蓄热焚烧炉和过滤器之间还设置有引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RTO蓄热焚烧炉为卧式三床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RTO蓄热焚烧炉的内部填充有蓄热体和燃烧器。
进一步地,所述RTO蓄热焚烧炉、过滤器、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真空缓冲罐、真空泵和二氧化碳储罐之间均通过管道相连接,接口为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间设置有多个第一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与所述过滤器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通过RTO蓄热焚烧炉将化工废气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过滤器对化工废气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然后通过第一吸附床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在第一吸附床吸附饱和之后,气体进入第二吸附床中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经过真空缓冲罐和真空泵进入到二氧化碳储罐中,从而能够对尾端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治理以及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化工废气治理及尾端二氧化碳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为:
RTO蓄热焚烧炉1; 引风机2; 过滤器3; 第一吸附床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保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保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4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