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源分腔多温无菌大供量饮水装置及其补水补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4010.6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8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程万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水语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50 | 分类号: | A47J31/50;A47J31/54;A47J3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鸿基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源分腔多温 无菌 大供量 饮水 装置 及其 补水补温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直饮水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共源分腔多温无菌大供量饮水装置及其补水补温方法,其包括净水装置,包括净水进口和净水出口;加热装置,包括热罐,设置于热罐的热进水口、设置于热罐的热出水口,设置于热罐的开水水嘴以及步进式电热装置,热进水口与净水出口连通;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水箱,设置于保温水箱高处的保温进水口、设置于保温水箱低处的保温出水口以及设置于保温水箱的温水水嘴,保温进水口与热出水口连通;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泵以及与循环水泵连通的第三电磁阀,循环水泵与保温出水口连通,第三电磁阀与热进水口连通,保温出水口、第三电磁阀和循环水泵依次连通,本申请具有满足使用者饮用水的需求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饮水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共源分腔多温无菌大供量饮水装置及其补水补温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饮水安全”成为了全人类的需求。饮用水的安全要素通常分为理化类指标和微生物类指标两类。理化类污染已经有很成熟的净化技术(反渗透、纳滤等)足够保障,而最关键且最难达到的就是微生物指标(比如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再加上微生物均具备自主繁殖的能力,如何长效确保直饮水的微生物卫生指标安全,是整个直饮水行业自始至终的一个巨大难题,也是所有的直饮水从业者最担心也最没把握满足的行业痛点。
目前,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会设置热水罐/加热罐(100℃)和温水罐/储水罐(45℃),并通过热水罐向温水罐内供水,但是,当温水罐内的温水在长时间没有人使用后,温度会逐渐下降,难以满足使用者随时取用时始终保持温水的需求,同时也面临微生物自主繁殖导致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使用者饮用水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共源分腔多温无菌大供量饮水装置及其补水补温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共源分腔多温无菌大供量饮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共源分腔多温无菌大供量饮水装置,包括:
净水装置,包括净水进口和净水出口;
加热装置,包括热罐,设置于热罐的热进水口、设置于热罐的热出水口,设置于热罐的开水水嘴以及步进式电热装置,热进水口设置于热出水口下方,电热装置设置于热罐内腔的下方,热进水口与净水出口连通;
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水箱,设置于保温水箱高处的保温进水口、设置于保温水箱低处的保温出水口以及设置于保温水箱的温水水嘴,保温进水口与热出水口连通;
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泵以及与循环水泵连通的第三电磁阀,循环水泵与保温出水口连通,第三电磁阀与热进水口连通,保温出水口、第三电磁阀和循环水泵依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水装置可以对自来水进行初步净化处理,热罐用于对通过净化装置的净水进行加热灭菌处理,并且利用步进式电热装置加热可以实现一部分水进行加热处理,然后从热进水口向储水箱内再供入一部分水,从而推动加热后的热水向上逐层太高,进而实现一部分水一部分水的加热,这样的加热过程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
当储水箱内充满热水时,因为第二内进水管上端开口比第一内进水管低,则热水优先由热出水口通过保温进水口向保温水箱内充水,从而使保温水箱中的水都是经过高温灭菌后的饮用水,不存在混合水的情况,同时避免了传统开水器整箱水烧开后才可取水的等待时间。
保温水箱里的温水,随着时间推移温度慢慢降低后,当温度降到设定的最低值,此时净水装置停止向热罐内供水,并且第三电磁阀打开,循环水泵同时开始工作,保温水箱内的低温存水从保温出水口抽出,从热进水口充入到热罐内,将储水箱内的热水从热出水口顶出并从保温进水口补水到保温水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水语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水语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4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