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B-839在制备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3115.X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7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史伟云;周庆军;王红卫;张碧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501 | 分类号: | A61K31/501;A61K9/06;A61K9/127;A61K47/42;A61K47/24;A61K47/28;A61P2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韩丽萍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b 839 制备 抑制 角膜 新生 血管 生成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眼部药品制备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角膜新生血管的预防与治疗手段会引发并发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CB‑839在制备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负载CB‑839的药物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并且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部药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CB-839在制备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角膜新生血管的预防与治疗是一项重大的临床挑战。当角膜在遭受损伤、感染、角膜手术和遗传疾病等内外因素影响下,角膜中会出现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引发促血管生成因子上调,进而引起毛细血管由角膜缘向角膜内侵入形成角膜新生血管,造成患者视力下降,严重时致盲。
目前临床上的药物和手术防治手段常伴随着青光眼、白内障、角膜上皮损伤或角膜重复感染等并发症,因此,研究新的技术来预防角膜新生血管是紧迫且必须的。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角膜新生血管的预防与治疗手段会引发并发症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CB-839在制备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负载CB-839的药物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并且没有发现并发症,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CB-839在制备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CB-839为非竞争性的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 1(GLS1)),是一种非竞争性的谷氨酰胺酶1选择性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肺腺癌、软骨肉瘤和淋巴瘤等癌细胞系表现出显着的抗增殖活性。
进一步的,所述膜新生血管是角膜出现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引发促血管生成因子上调,进而引起毛细血管由角膜缘向角膜内侵入形成的角膜新生血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剂型为缓释水凝胶、脂质体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进一步的,所述缓释剂为水凝胶缓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明胶与CB-839混合均匀制成水溶液,往制备的水溶液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N-羟基磺基琥珀酰亚胺钠盐,混合均匀,室温静置,即得负载CB-839的水凝胶缓释材料。
进一步的,明胶与CB-839混合均匀制成的水溶液中,明胶的浓度为0.03-0.08mg/mL,CB-839的浓度为0.3-0.5mg/mL。
进一步的,明胶与CB-839混合均匀制成的水溶液中,明胶的浓度为0.05mg/mL,CB-839的浓度为0.4mg/mL。
进一步的,所述缓释剂为脂质体缓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CB-839中共同分散于二氯甲烷中形成均匀溶液,将溶液减压蒸干,然后分散于水中,离心,移去上清液,将沉淀物再加入水混匀,得到负载CB-839的脂质体缓释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为超声分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能够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持续治疗;解决了CB-839溶解度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可以减少多次和频繁使用传统制剂的不便性,使药物达到高效而持久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动物实验小鼠眼部大体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制备负载CB-839的水凝胶缓释材料
(1)向离心管中加入50mg明胶和2mg CB-839;
(2)向步骤(1)的离心管中加入1mL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3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