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对旋转力和挤压力协同泄力式风能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1954.8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6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震山;陈王澍;孙汝霞;夏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联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40;H01B7/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安徽韬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7 | 代理人: | 范雅茜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力 协同 泄力式 风能 电缆 | ||
本发明涉及电力缆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可对旋转力和挤压力协同泄力式风能电缆。其包括线缆设备,线缆设备至少包括:内缆,内缆包括绝缘套,绝缘套设有卡环,绝缘套设有铜导线,绝缘套与铜导线的间隙设有填充体;卸力体,卸力体包括卸力套,卸力套开设有卡槽,卸力套对称设有多个套块,相邻套块之间设有连环,连环表面套接有一号弹簧,套块一侧设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连接有缓冲体,缓冲体包括缓冲套,缓冲套对称设有套环;保护体,保护体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开设有贯穿其表面的通口,保护套套接有外环,外环内表面对称设有插杆,插杆连接有内板,内板设有一对端柄。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可对旋转力和挤压力协同泄力式风能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缆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可对旋转力和挤压力协同泄力式风能电缆。
背景技术
由于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并且煤炭石油等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因此开始寻求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其中风能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使得风能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储量大、分布广。
风力发电机通过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为了达到对风能的最大化利用,风力发电机一般建立于强风地带,其环境较为恶劣,与风力发电机相连接的电缆则承受着多种力如旋转力和挤压力的作用,容易损坏,影响风能的利用,因此需要一种可对旋转力和挤压力协同泄力式风能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对旋转力和挤压力协同泄力式风能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可对旋转力和挤压力协同泄力式风能电缆,包括线缆设备,所述线缆设备至少包括:
内缆,所述内缆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外表面两端设有卡环,所述绝缘套设有铜导线,所述绝缘套与所述铜导线的间隙设有填充体;
卸力体,所述卸力体包括卸力套,所述卸力套两端内部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环卡接配合,所述卸力套外表面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套块,相邻所述套块之间设有连环,所述连环表面套接有一号弹簧,所述套块一侧设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连接有缓冲体,所述缓冲体包括位于所述卸力套外表面的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外表面对称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与所述二号弹簧连接;
保护体,所述保护体包括与所述缓冲套外表面连接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两端对称开设有贯穿其表面的通口,所述保护套外表面两端套接有外环,所述外环内表面对称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穿过所述通口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与所述连环滑动连接,所述内板两侧连接有所述一号弹簧,所述内板表面对称设有一对端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套环之间对称设有多个套杆,所述套杆表面靠近所述缓冲套处套接有三号弹簧,所述保护套内表面中部对应设有多个滑口,所述滑口为开设有圆形穿口的方板,所述滑口与所述套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口两侧与所述三号弹簧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块一侧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穿过所述套环与所述套环插接配合,所述支杆表面套接有所述二号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卸力套外表面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为环状凹槽,所述缓冲套位于所述滑槽内与所述滑槽转动连接,所述套环对称开设有贯穿其表面的套口,所述套口为部分环形穿口,所述支杆一端插接配合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位于所述套口内与所述套口卡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套底部设有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方板,所述固定板顶部两端对称设有限定体,所述限定体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顶部两端的限定板,所述限定板与所述保护套外表面两端套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侧表面对称设有多个端板,所述端板内插接配合有插销,所述插销为“T”型圆柱体结构,所述插销底部设有卡头,所述卡头为倒圆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联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联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19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