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GmNAC039或GmNAC018在调控植物根瘤固氮和/或调控产量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0086.1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3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扬荣;肖爱芳;朱辉;余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82;C12N15/29;A01H5/00;A01H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梦泽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gmnac039 gmnac018 调控 植物 根瘤 固氮 产量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豆GmNAC039或GmNAC018调控转录单元在调控植物根瘤固氮和/或调控产量中的应用;所述GmNAC039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GmNAC018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所述GmNAC039(Glyma.06G157400)和GmNAC018(Glyma.04G208300)为同源基因,本发明所述GmNAC039和GmNAC018能够调控植物根瘤衰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豆GmNAC039或GmNAC018在 调控植物根瘤固氮和/或调控产量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作形成根瘤进行共生固氮,宿主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碳 源,而根瘤菌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氮素。豆科植物需要严格控制根瘤的数目、 发育及衰老来调控共生固氮效率,最终实现宿主植物利益最大化。大豆是人类 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大豆 产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有待于提高大豆的产量来满足人们日增增 长的需求。大豆根瘤共生为植物全生育期提供大部分氮素,为解决大豆后期氮 需求增加与固氮效率降低之间的矛盾,可以适当延缓根瘤衰老、延长根瘤固氮 时间来提高大豆生育期总固氮量和保障生殖生长时期氮素充足供应,有效缓解 氮肥引起的环境问题,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豆科植物根瘤衰老是一个高度受控的过程,发育和环境因素都能导致根瘤 衰老,如干旱和高硝酸盐水平。在根瘤衰老过程中,类菌体裂解,在侵染细胞 的细胞质内形成大量囊泡,随后侵染细胞衰老。在豆科模式植物苜蓿中, MtNAC920直接激活衰老相关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MtCP2转录,促进根瘤衰老 (de Zelicourt et al.,2012)。苜蓿NAC潜在的靶基因MtCP6和MtVPE的基因 沉默能够延缓根瘤衰老,延长根瘤生长和固氮时间(PerezGuerra et al.,2010; Pierre et al.,2016)。同样,在豆科植物根瘤早衰突变体中存在大量NAC转录因 子的上调表达(Wang et al.,2016;Wang et al.,2019)。目前尚未有关于GmNAC039 或GmNAC018在调控植物根瘤衰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大豆GmNAC039或GmNAC018转录调控单元在调控 植物根瘤固氮和/或调控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GmNAC039和GmNAC018 能够调控植物根瘤衰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大豆GmNAC039或GmNAC018在调控植物根瘤固氮和/或调 控产量中的应用,所述调控植物根瘤固氮包括以下1)~5)方面的一种或几种:
1)调控植物根瘤衰老;
2)调控植物根瘤发育;
3)调控植物根瘤数目;
4)调控植物根瘤中固氮酶活性;
5)调控植物根瘤固氮效率;
所述GmNAC039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 GmNAC018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优选的,所述调控植物根瘤衰老包括通过负调控GmNAC039或GmNAC018 的表达来延缓植物根瘤衰老。
优选的,所述调控植物根瘤发育包括通过正调控GmNAC039或GmNAC018 的表达来促进植物根瘤发育。
优选的,所述调控植物根瘤数目包括通过正调控GmNAC039或GmNAC018 的表达来增加植物根瘤数目。
优选的,所述调控产量包括通过负调控GmNAC039或GmNAC018的表达来 提高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0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应急平层UPS电源系统
- 下一篇: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