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材下料反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8450.0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航媛;孙华丽;汪鹏跃;钱杨;许喜梅;孙世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7/00 | 分类号: | G01G17/00;G01G23/00;B65G11/2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周丹;周小姣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反馈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材下料反馈结构,属于管材下料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管材下料反馈结构的精确度较低且检测装置较为复杂的问题。本管材下料反馈结构,包括下料架、设置在下料架上并可供管材放置的下料托板,下料架上设有可供管材放置并竖向移动的承接板、可供管材放置并对其称重的检测组件和能将管材从检测组件移出至下料架上的滑板,下料托板可摆动使管材滑落至承接板上,承接板能竖向移动能够将管材移送至检测组件上。本管材下料反馈结构通过设置承接板,降低了管材从下料托板移动至检测组件上的冲力,并且检测组件是对管材的重量进行检测,检测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且检测的更为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材下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材下料反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使用PVC管,广泛用于城市排水、电力、石化和煤矿通风等领域的管材,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塑料管材所需要的管长较长,因此通常不采用人工下料的方式,而更多的是采用机器自动下料。
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214421516U】公开了一种间歇式自动翻管装置,包括第一提拉装置、第二提拉装置、底座、连接板和管架,第一提拉装置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提拉装置连接,第一提拉装置和第二提拉装置的底端与底座均为固定连接,第一提拉装置和第二提拉装置均设置有导管槽,管架与导管槽顶端处连接,第一提拉装置和第二提拉装置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光电检测开关。
上述结构虽然是通过采用机器自动下料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下料效率,但是由于对PVC管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在PVC管下料时,通常对PVC管进行重量检测,以便能及时对正在生产的PVC管进行调整,而上述结构虽然是完成了对管材的下料,但是并不能对管材进行检测,从而无法将下料的管材信息反馈给生产前端,也不能对正在生产的PVC管进行调整。
而现有的对下料后的管材进行调整时,是在管材下料完成后再对管材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构来调整生产前端的数据,但是在管材下料完成后再对管材进行检测,还需要检测工装,导致了管材整体的检测成本增加,为了减少检测成本,通常是在管材下料处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通常是对管材进行厚度或者是强度进行检测,检测的难度较大,且检测装置较为复杂,但是管材下料时整体的速度较快,容易对称重装置进行较大的撞击,从而降低了管材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管材下料反馈结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管材下料反馈结构的精确度较低且检测装置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管材下料反馈结构,包括下料架、设置在下料架上并可供管材放置的下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架上设有可供管材放置并竖向移动的承接板、可供管材放置并对其称重的检测组件和能将管材从检测组件移出至下料架上的滑板,所述下料托板可摆动使管材滑落至承接板上,所述承接板能竖向移动能够将管材移送至检测组件上。
工作原理:生产后的管材可移送至下料托板上,当需要对管材进行下料时,下料托板摆动并使得管材滑落至承接板上,此时管材通过掉落在承接板上缓冲大部分管材掉落的冲力,再通过承接板向下移动并将管材移送至检测组件上,位于承接板上的管材并没有较大的冲力,因此可以平稳的移动到检测组件上,检测组件对管材进行称重检测后,称重检测较为简单直观,且检测难度较低,可以快速的将检测后的数据反馈到管材生产前端,并且能够通过检测后的结构对管材生产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管材生产的品质更高,再通过滑板将管材从检测组件移出至下料架上,而本案通过设置承接板,降低了管材从下料托板移动至检测组件上的冲力,并且检测组件是对管材的重量进行检测,检测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且检测的更为快速,如果管材移动至检测组件上带有较大的冲击力,一方面会影响管材的检测精度,另一方面会影响检测组件的使用,使得检测组件的精度降低,所以承接板的设置,能提升管材下料反馈结构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公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8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压采取的油田原油取样器
- 下一篇:一种点胶机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