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6129.9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2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敏 |
主分类号: | G09B5/08 | 分类号: | G09B5/08;G09B7/00;G06F21/31;G06Q5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教育 数据 人工智能 教育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智能教育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包括学生终端和服务器,学生终端内设置有用户验证模块、学习模块、手工模块、娱乐模块、反馈模块和分析模块,学生终端包括主体和时间模块,时间模块用于控制学习模块、手工模块和娱乐模块的工作时间;通过设置学习模块和娱乐模块,让学生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得到适当休息,做到劳逸结合;通过设置手工模块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注意力和动手能力进行测试,测得学生的个人综合水平,并与同龄人的水平进行对比,可以更好的判断出该学生的个人特征,有助于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教育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也在逐渐推广人工智能教育方法,以便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
公开号为CN113870074A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包括用户验证模块、教学端模块、学生端模块、互动模块、分析模块和存储模块;本发明通过分析模块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针对性的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上述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系统中,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低龄学生来说,学生的很多能力都还未成型,比如学生的注意集中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待成长,这些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上学生的个人体质不同,能接受的学习强度也不相同,如果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征进行因材施教,上述述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并未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包括学生终端和服务器,学生终端内设置有用户验证模块、学习模块、手工模块、娱乐模块、反馈模块和分析模块;
所述用户验证模块用于验证学生的身份,学生通过用户验证模块登陆服务器;
所述学习模块包括教学单元和测试单元,教学单元用于向学生输出教学内容,教学单元中设置有教学计划,测试单元用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发送给分析模块;
所述手工模块用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具体的,手动模块包括摄像单元,学生在完成手工作业之后,通过摄像单元进行拍摄,并将拍摄信息发送给教学单元,教学单元通过软件分析或教师人工分析的方法对手工作业进行评测,从而对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做出判断;
所述娱乐模块用于对学生进行放松;具体的,娱乐模块中可设置有游戏道具和玩具;
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对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发送给分析模块;
所述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进行存储,数据库根据大数据对存储数据进行更新;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该学生的个人水平,并与数据库中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正。
工作时,通过设置学习模块和娱乐模块,让学生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得到适当休息,做到劳逸结合;通过设置手工模块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注意力和动手能力进行测试,测得学生的个人综合水平,并与同龄人的水平进行对比,可以更好的判断出该学生的个人特征,有助于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敏,未经徐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6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