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渗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26063.3 | 申请日: | 2022-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彭材大;俞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材大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0/02;C04B14/48;C04B18/16;C04B14/38;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9156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渗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水泥、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减水剂、混合纤维和水;
其中,所述混合纤维包含钢纤维和改性碳纤维;
所述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在反应器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有机溶剂,分散均匀后加入催化剂和经强酸处理的碳纤维,开启搅拌,控制反应器温度在40~50℃反应5~6小时,出料,经洗涤、干燥得到中间产物;
步骤二,将1,4-二氧六环和纳米二氧化硅加入反应器,分散均匀后加入所述中间产物和三乙胺,开启搅拌,控制反应器温度在40~50℃反应20~25小时,出料,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改性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以下列各组分之间的相对质量份计:
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0质量份;
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80~200质量份;
所述经强酸处理的碳纤维用量为3~5质量份;
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0.01~0.03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以下列各组分之间的相对质量份计:
所述1,4-二氧六环的用量为180~200质量份;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量为10质量份;
所述中间产物的用量为3~5质量份;
所述三乙胺的用量为0.1~0.3质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15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中,钢纤维和改性碳纤维的质量比为3~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以下列各组分之间的相对质量份计:
所述水泥的用量为360~420质量份;
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用量为1100~1300质量份;
所述细骨料的用量为500~700质量份;
所述减水剂的用量为2~5质量份;
所述混合纤维的用量为10~20质量份;
所述水的用量为150~350质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为废旧混凝土破碎得到,粒径在5~25mm连续级配;所述细骨料为天然河砂;所述混合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13mm。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泥、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减水剂、混合纤维和水混合均匀后浇注成型,经拆模、养护得到所述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材大,未经彭材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60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