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轨弹条扣压力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21088.4 | 申请日: | 2022-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3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黄祖光;岳国军;王立敏;徐海军;刘宏江;于润学;李俊奎;齐辉;张勃;崔学超;张瑞涛;杨仕清;郜嘉伟;刘明科;刘毅;刘志明;张伟;祝莉斌;周渝;张乃明;蓝燕强;朱拥军;闫光;才宝生;孙征;温忠凯;高祥;张立新;孙浩堂;翟红和;郭彦;陈飞;宋文涛;房学谦;霍磊;黄泽辰;常文政;宋昊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铁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工务段 |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E01B9/30;E01B9/34;G01L1/10 |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王诗琪 |
| 地址: | 050048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胜***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轨 扣压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轨弹条扣压力检测方法,采用钢轨弹条扣压力检测装置进行检测,轨弹条扣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自检式敲击锤、温振传感器,以及手持式测量仪;其中,自检式敲击锤的锤头内置有压力传感器阵列,在自检式敲击锤敲击钢轨弹条的第一侧肢时,压力传感器阵列用于检测敲击力度和敲击角度;温振传感器贴装固定于钢轨弹条的第二侧肢上,用于检测钢轨弹条的温度和振动数据;手持式测量仪内置温振信号采集卡、数据存储卡、控制器,并设有数据显示屏,数据存储卡内储存有不同温度环境中弹条扣压力与振动频率间的关联数据库。本发明提供的钢轨弹条扣压力检测方法,能够降低钢轨弹条扣压力的检测难度,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轨维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轨弹条扣压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工程中,钢轨通过钢轨扣件固定在道床轨枕上,钢轨扣件主要由道钉、轨下垫板、钢轨弹条组成,产生扣压力的主要部件为钢轨弹条,钢轨通过弹条的弯曲和扭曲变形而产生扣压力而固定在轨枕上,由于钢轨弹条是在反复交变的应力下工作,需要长期承受弯曲、扭转、疲劳和腐蚀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对钢轨的维检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钢轨弹条的扣压力,以保证轨道车辆运行安全。
目前,在维检过程中测量钢轨弹条的扣压力大多是通过人工扭转道钉螺栓,然后通过测量螺栓扭矩以判定弹条扣压力的大小,测试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人工进行作业,而且这种方式对于弹条扣压力的测量精度较低,测量结果与实际扣压力间的偏差较大,容易导致维检人员对于钢轨弹条的实际扣压状态产生误判,从而增加轨道列车运行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弹条扣压力检测方法,旨在降低钢轨弹条扣压力的检测难度,提高检测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钢轨弹条扣压力检测装置,包括:
自检式敲击锤,锤头内置有压力传感器阵列,在自检式敲击锤敲击钢轨弹条的第一侧肢时,压力传感器阵列用于检测敲击力度和敲击角度;
温振传感器,贴装固定于钢轨弹条的第二侧肢上,用于检测钢轨弹条的温度和振动数据;
手持式测量仪,内置温振信号采集卡、数据存储卡、控制器,并设有数据显示屏,温振信号采集卡与温振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与温振信号采集卡、数据存储卡、自检式敲击锤、数据显示屏分别电性连接,数据存储卡内储存有不同温度环境中弹条扣压力与振动频率间的关联数据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手持式测量仪内还设有敲击自检器,敲击自检器与压力传感器阵列和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用于在自检式敲击锤的敲击力度和敲击角度超差时发出警告。
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阵列包括由自检式敲击锤的锤头敲击端中心向边缘发散分布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其中,敲击力度为锤头敲击端的中心区域分布的多个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之和,敲击角度由锤头敲击端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偏差计算获得。
示例性的,温振传感器包括:
壳体,底壁上设有适于卡装于第二侧肢上的卡扣;
振动传感器,设于壳体内,且与温振信号采集卡电性连接,振动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出壳体的底壁,并抵接在第二侧肢上;
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内,且与温振信号采集卡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出壳体的底壁,并抵接在第二侧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铁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工务段,未经河北铁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工务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10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