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无线扩展底座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19243.9 | 申请日: | 2022-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5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宽;李威;王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无线 扩展 底座 | ||
一种车载无线扩展底座,包括插头、底座、取电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线圈、隔磁片、底座磁铁构成,其中两个插头安装在平板状的底座背面并且一端突出于底座背面,插头另一端和底座内部的取电电路电性连接,取电电路和无线发射电路连接;在底座面板下方安装有发射线圈,在发射线圈外围有磁铁,发射线圈后部有导磁材质的隔磁片;本专利为用户扩展了更丰富便捷的功能并隔离了外接电器和车机电路的直接连接,保护了原车的取电插孔和车机电路。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汽车车载电器,尤其是一种车载无线扩展底座。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座舱内中控、后排空调口处会配有取电插孔,用于手机充电或者其他设备充电,但是单独的插孔功能单一,使用时还需要找线缆连接设备,使用起来不方便;并且长期拔插车载电源接口或插入故障的线缆、电器可能导致车载取电插孔或车机电路损坏;本发明采用带有插头的底座固定在汽车取电插孔上,在底座内部具有无线发射电路,电器通过磁力吸附在底座面板上并通过无线方式取电,底座还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本发明为用户扩展了更丰富便捷的功能并隔离了外接电器和车机电路的直接连接,保护了原车的取电插孔和车机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无线扩展底座,包括插头、底座、取电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线圈、隔磁片、底座磁铁构成,其中两个插头安装在平板状的底座背面并且一端突出于底座背面,插头另一端和底座内部的取电电路电性连接,取电电路和无线发射电路连接;在底座面板下方安装有发射线圈,在发射线圈外围有磁铁,发射线圈后部有导磁材质的隔磁片。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图1为实施例1的爆炸图,其中(1)插头,(2)底座后壳,(3)安装螺孔,底座磁铁,(4)外置电源输入接口,(5)取电和无线发射电路,(6)隔磁片,(7)发射线圈,(8)底座磁铁,(9)前面板,(10)功能模块后盖,(11)接收线圈,(12)磁铁,(13)功能模块。说明书附图图2为实施例底座和功能模块的正面方向立体图。说明书附图图3为实施例底座和用电模块的背面方向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车载电源接口扩展底座,由(2)底座后壳和(9)前面板连接构成底座外壳;在(2)底座后壳背面固定两个相互平行的(1)插头,插头为USB Type-C型号公头插头间距为71mm(根据适配不同车型对应间距不同);两个(1)插头另一端和底座外壳内部的(5)取电和无线发射电路相连接,在(5)取电和无线发射电路上一侧还具有(4)外置电源输入接口,(4)外置电源输入接口用于外部供电输入,使其拿出车外也可以使用;(7)发射线圈及外围的(8)底座磁铁位于(9)前面板背后,在(7)发射线圈背后贴有导磁材质的(6)隔磁片;(7)发射线圈和(5)取电和无线发射电路相连接;在(2)底座后壳下方有(3)安装螺孔(在方形结构内部),用于将车载电源接口扩展底座固定在三脚架上放置于车外使用;当(1)插头插入汽车取电接口时识别电路向取电接口交换信号并获得所需直流电压值,并将获取的电压输送到无线发射电路;当有电器吸合到车载电源接口扩展底座上时,(7)发射线圈检测到电器后向电器交换协议信号并传输电力;为车载电源接口扩展底座配套的电器上(10)功能模块后盖后面具有用于接收电力的(11)接收线圈及对应的接收电路并和(13)功能模块电性连接;同时在(11)接收线圈周围具有用于吸合底座的(12)磁铁;上述的(10)功能模块后盖、(11)接收线圈、(12)功能模块磁铁位于(13)功能模块后端。在底座后有底座通风孔,利用车载空调为底座散热。
该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可以是后端带有接收线圈和磁铁的无线充电器、投影仪、扩香机、驱蚊器、空气净化器、夜灯、点烟器等,用户更换不同模块即可实现对应功能,图片中的模块为微型投影仪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使用户能够更方便为汽车扩展了功能,隔离了电器和车机电路的直接连接,降低了外接电器损坏车机电路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原车的取电插孔插次损耗,并且能够让驾驶员或乘客在视线不离开路面的情况完成手机充电、装上车载电器等操作,保障行了车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9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