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18641.9 | 申请日: | 2022-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8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韦;刘萃;王斌;董亚鲁;林旷野;欧阳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冯志强;尚志峰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薄膜 真伪 检测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装置,防伪薄膜的表面包括至少一种防伪填充物,且防伪填充物呈网格状排布,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装置能够检测防伪薄膜并得到网格防伪图像,网格防伪图像肉眼不可见,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包括:对防伪薄膜进行检测,获取网格防伪图像;对网格防伪图像进行放大,得到放大后的网格防伪图像;根据放大后的网格防伪图像与预设网格防伪图像判断防伪薄膜的真伪。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防伪薄膜包括荧光薄膜、导电薄膜、磁性薄膜等,这些薄膜大都为荧光材料、导电材料以及磁性材料以防伪油墨、墨水的形态印刷在薄膜上或者以添加物的形态添加在薄膜内部。而针对这种传统的防伪薄膜,由于其一般都是在整个防伪薄膜的表面印刷防伪材料,这样就使得防伪材料容易被不法分子发觉,容易被抄袭,同时由于防伪薄膜上均印刷单一的防伪材料,这样进一步的降低了被抄袭的难度。
因此,为了降低被抄袭的风险,提高防伪薄膜的隐蔽性,提供一种较为隐蔽的检测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装置,防伪薄膜的表面包括至少一种防伪填充物,且防伪填充物呈网格状排布,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装置能够检测防伪薄膜并得到网格防伪图像,网格防伪图像肉眼不可见,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包括:对防伪薄膜进行检测,获取网格防伪图像;对网格防伪图像进行放大,得到放大后的网格防伪图像;根据放大后的网格防伪图像与预设网格防伪图像判断防伪薄膜的真伪。
本发明提供的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装置,防伪薄膜的表面包括凹凸结构,凹凸结构的凹槽连成网格状,凹凸结构的凹槽内填充至少一种防伪填充物,防伪薄膜的真伪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每种防伪填充物并得到对应的网格防伪图像,网格防伪图像肉眼不可见,在检测防伪薄膜的真伪时,先对防伪薄膜进行检测,获取与防伪填充物对应的网格防伪图像,由于网格防伪图像肉眼不可见,然后对网格防伪图像进行放大,得到放大后的网格防伪图像;例如,可以通过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对网格防伪图像进行放大,最后根据放大后的网格防伪图像与预设网格防伪图像判断防伪薄膜的真伪。这样就使得本申请的防伪填充物在正常情况下是很难发现的,只有通过设备的检测才能够检测到本申请的防伪填充物,同时由于本申请的防伪填充物呈网格状填充到防伪薄膜的表面,这样就使得本申请的网格防伪图像也以网格的形式呈现出,相比于传统在整个防伪薄膜的表面整体印刷防伪材料而言,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对手发觉。另外,由于本申请的网格防伪图像肉眼不可见,也即只有在放大设备放大的情况下才能够清晰的呈现出网格防伪图像,进一步增加了隐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防伪薄膜进行检测之前,还包括:获取防伪薄膜的透光率;当防伪薄膜的透光率小于预设值时,防伪薄膜为伪,否则,执行对防伪薄膜进行检测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对防伪薄膜进行检测之前,先获取防伪薄膜的透光率,当防伪薄膜的透光率小于预设值时,判定防伪薄膜为伪,当防伪薄膜的透光率大于等于预设值时,进行对防伪薄膜进行检测的步骤。也即根据防伪薄膜的透光率和网格防伪图像综合判断防伪薄膜的真伪,这样就使得本申请的防伪薄膜能够在双重检测下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只有在防伪薄膜的透光率符合要求,同时网格防伪图像也符合要求时,防伪薄膜为真,否则为假,进一步增强了防伪薄膜的隐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86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