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截面圆柱墩双曲面模板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17457.2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卞佳;赵聪明;莫珺;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4 | 分类号: | B23P1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初向庆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圆柱 双曲面 模板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截面圆柱墩双曲面模板加工方法,将多块条形钢板沿纵向弯制成半圆形,根据墩柱一个浇筑节段的高度,将多块半圆形钢板条沿横向依次焊接成整体,且多块钢板按照墩柱节段的纵向曲率采用以直代曲法组拼,形成一双曲面模板;对双曲面模板内壁上的焊缝进行打磨平整;沿模板内壁焊缝涂刷一层原子灰,将凹坑部位用原子灰填充密实,待原子灰实干后,将原子灰打磨平整;然后采用个模板内壁上涂刷模板漆,模板漆表干后即可使用。本发明在保证模板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大幅降低模板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截面圆柱桥墩的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变截面圆柱墩浇筑施工的双曲面模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设计中,有时为了美观或受力性能的需要,会将圆柱桥墩设计成花瓶状的变截面结构。桥墩施工时通常采用分节段浇筑,每个节段的模板采用两块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模板对扣。为适应墩柱的变截面,每块模板为双曲面结构,即模板在横向和纵向均有一定弧度。
双曲面模板的加工难度较大。如果采用整块钢板冲压成型,如采用CN212599888U公开的“一种双曲面弧形钢模板制作工装”,或CN111674075A公开的“一种双曲面模板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进行加工,由于每个墩柱需要多种不同规格的模板,需要多种规格的模具,而且每种规格的模板用量较小,加工成本较高;双曲面模板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一旦精度偏差超出规范值,或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导致模板变形,一般难以修复,整块模板将无法使用,会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种变截面圆柱墩双曲面模板加工方法,降低模板加工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截面圆柱墩双曲面模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块条形钢板沿纵向弯制成半圆形,每条钢板的长度与墩柱一个墩柱节段一定高度处的外径一致;
(2)根据墩柱一个浇筑节段的高度,将多块半圆形钢板条沿横向依次焊接成一整体,且多块钢板按照墩柱节段的纵向曲率采用以直代曲法组拼,形成一双曲面模板;
(3)对双曲面模板内壁上的焊缝进行打磨,将凸出部位打磨平整;
(4)采用有机溶液对双曲面模板内壁进行清洗,彻底去处锈迹和油污,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5)沿模板内壁焊缝涂刷原子灰,将凹坑部位用原子灰填充密实,且每条焊缝原子灰涂刷厚度高出模板内壁2-3mm,涂刷宽度不超过5cm;
(6)待原子灰实干后,先用100目的砂纸顺着焊缝方向对原子灰进行粗打磨,然后采用360目的砂纸进行精细打磨,采用曲面靠尺检查直到焊缝处平整度满足规范值;
(7)采用滚筒刷在整个模板内壁上涂刷模板漆;涂刷方向与焊缝平行,且只能顺一个方向涂刷;每处模板漆涂刷一道即可,且不能有漏刷,涂刷标准为10-15㎡/kg;
(8)模板漆表干后,采用干净的塑料布进行遮盖,晾晒24小时后即可用于墩柱混凝土施工。
本发明将多块条形钢板采用以直代曲法焊接成双曲面模板,并对模板的焊缝进行打磨和原子灰修复,可满足墩柱双曲面曲面线型,在保证模板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大幅降低模板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图2是一块条形钢板弯曲成半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多块半圆形钢板条以直代曲焊接成的双曲面模板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双曲面模板的竖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7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度大于85的高强白色混凝土
- 下一篇:悬置解耦优化方法、装置及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