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贝雪梨膏在制备治疗慢性咽炎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6044.2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雄;吴正勇;徐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老中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K9/06;A61P1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中知诚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1 | 代理人: | 施志勇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川贝 雪梨 制备 治疗 慢性 咽炎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川贝雪梨膏在制备治疗慢性咽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川贝雪梨膏治疗慢性咽炎,效果确切、副反应小、价格低廉,同时,川贝雪梨膏药物组成相对简单,原料常见,工艺成熟,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质量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川贝雪梨膏在制备治疗慢性咽 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相 关数据显示,60%-70%的中国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咽炎,其中,慢性咽炎发病 率已达30%-50%。
慢性咽炎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可出现,主要症状为咽部有异物感、咽 干、咽痒、灼热、微痛,主要体征为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 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病程较长,易反复。慢性咽炎病因多为急性咽炎 反复发作所致,也可由各种鼻病和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如烟酒过度、粉尘、 有害气体刺激、辛辣食物、食管返流、长期张口呼吸等引起。
慢性咽炎的治疗报道的文献较多,用慢性咽炎治疗检索,知网上有4307 条题录,万方网上有5400多条题录,中国专利网上有渉及鼻咽炎,咽炎,慢 性咽炎的公开专利题录33条,其中专利号重复的4条,涉及制剂的23条, 涉及慢性咽炎制剂的6条。上述文献未见涉及川贝雪梨膏应用于慢性咽炎治 疗。
目前西医对于慢性咽炎主要采取抗菌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以达到抗 菌消炎的目标,但存在过度治疗的风险,而且病情易反复。滥用抗生素可能 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调,会引起细菌抗药性加强,病情反复难愈,同时人 体免疫功能减退,出现肝、肾损害等。而滥用激素,更会导致血压升高、诱 发或加重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慢喉痹,其病 因病机为脏腑虚弱,咽部失养,或邪滞于咽所致,证候分类及治疗原则:
1)阴虚肺燥症: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呛咳无痰,频频 求饮,而饮量不多,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 膜干燥,或有萎缩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2)治法:养阴生津,润肺利咽。
3)肺脾气虚:咽喉干燥,但不欲饮,咳嗽,有痰易咳,平时畏寒,易感 冒,神倦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咽部充血较轻。舌苔白润,脉 细弱。
4)治法:补中益气固表。
5)痰热蕴结:咽喉不适,因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咳 痰黏稠,口渴喜饮。咽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6)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舒利咽窍。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方法很多,以中药汤剂治疗为主,中成药、含服或其 他局部治疗用药为辅。中医展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但中医各种治疗方案选 用的中药材用法用量各不相同,疗效不一,大多需要煎药服用,工序繁琐, 服用不便。因此,很多人治疗慢性咽炎还是以西药为主。
梨是我国常见水果之一,民间通常认为其具有降火、清心、润肺、化痰、 止咳、退热、解疮毒和酒毒等功效。梨清膏的制备方法记载于卫生部药品标 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雪梨膏(Z10-163)。
川贝母、麦冬、百合和款冬花收录于《中国药典》,功能与主治如下: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 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 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 眠多梦,精神恍惚。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老中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老中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6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