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化钢渣的助磨剂及用助磨剂制备活性钢渣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15330.7 | 申请日: | 2022-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3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生;俞英田;张润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碳达(深圳)新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26 | 分类号: | C04B24/26;C04B20/02;C04B18/14;C04B103/5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李苗苗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化 钢渣 助磨剂 用助磨剂 制备 活性 方法 | ||
一种活化钢渣的助磨剂及用助磨剂制备活性钢渣的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应用传统助磨剂粉磨后的钢渣与水泥混合使用时,传统助磨剂易导致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进而降低水泥应用效果的缺点;以重量份计,该助磨剂包括:85~95份聚羧酸盐溶液、0.5~3份硫酸钠、0.5~3份硝酸钠、4~8份聚乙二醇和0.01~0.1份消泡剂,用以上技术方案中的助磨剂制备活性钢渣的方法包括:钢渣预破碎、初步去除钢渣中的铁相、初磨钢渣、再次除铁相、使用助磨剂精磨,得到活性钢渣。本发明的活化钢渣的助磨剂以聚羧酸盐为主要成分,既能提高钢渣的胶凝活性,又不影响活化后的钢渣与水泥混合使用时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渣的活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化钢渣的助磨剂及用助磨剂制备活性钢渣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渣成分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相似,具备部分/全部替代水泥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潜力,但由于钢渣的矿物结晶致密、晶粒较大,富含铁相易磨性差,导致钢渣的胶凝活性低。因此,如何提高钢渣的胶凝活性是实现钢渣在建筑业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机械粉磨来提高钢渣胶凝活性:在钢渣中加入传统的助磨剂,如甘油类、醇胺类进行粉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渣的胶凝活性,使钢渣能够掺入到水泥中使用,水泥在使用时需加入外加剂以减少用水量、改善拌和性能、提高强度等,但与通过传统助磨剂粉磨后的钢渣混合后,传统助磨剂的加入使水泥与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变差,使外加剂对水泥的作用降低甚至不起作用,进而降低了水泥的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加入传统助磨剂粉磨后的钢渣与水泥混合使用时,传统助磨剂会导致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进而降低水泥应用效果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活化钢渣的助磨剂及用助磨剂制备活性钢渣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第一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化钢渣的助磨剂,按重量份计,所述的助磨剂包括:85~95份聚羧酸盐溶液、0.5~3份硫酸钠、0.5~3份硝酸钠、4~8份聚乙二醇和0.01~0.1份消泡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聚羧酸盐溶液的固含量为40%~50%。
实现本发明第二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助磨剂制备活性钢渣的方法,所述的助磨剂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助磨剂,制备活性钢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步骤一、钢渣预破碎:将钢渣破碎,得到粒径为5mm~7mm的钢渣颗粒。步骤二、初步去除铁相:将步骤一得到的钢渣颗粒通过除铁器初步去除铁相,得到含铁量为1.5%~1.8%的钢渣颗粒。步骤三、球磨机初磨:将步骤二得到的含铁量为1.5%~1.8%的钢渣颗粒进行球磨,得到粒度为30-50目的钢渣细颗粒。步骤四、再除铁相:将步骤三得到的钢渣细颗粒通过除铁器去除铁相,得到含铁量为0.95%~1.2%的钢渣细颗粒。步骤五、加助磨剂精磨:将步骤四得到的含铁量为0.95%~1.2%的钢渣细颗粒加入到球磨机中,并喷入钢渣质量的0.04%~0.1%的助磨剂后粉磨,得到活性钢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活化钢渣的助磨剂以聚羧酸盐为主要成分,既能提高钢渣的胶凝活性,又不影响活化后的钢渣与水泥混合使用时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2)加入本发明的助磨剂制备的活性钢渣,能够产生复合的早强成分,提高了钢渣掺和水泥的早期强度。
(3)本发明的助磨剂成本低,应用前景广。
(4)本发明的制备活化钢渣的方法中,两次除铁相,可提高钢渣的粉磨效率,降低钢渣的粉磨能耗。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碳达(深圳)新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碳达(深圳)新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5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