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助力器总成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07070.9 | 申请日: | 2022-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6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丁旭锋;陈伟春;王家政;刘海波;宋洪毅;袁连峰;陈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3/567 | 分类号: | B60T13/567;B60T13/577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琦 |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助力器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助力器总成,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控制阀、伺服活塞、防尘罩、后壳总成、前壳、大伺服膜片、小伺服膜片、输出推杆总成、拉杆螺栓和控制阀杆。本发明用拉杆螺栓将真空助力器的前、后壳体及隔架串联在一起,工作时制动主缸的反向作用力由拉杆螺栓来承受,以此减少弹性变形量及永久变形。同时,本发明的前壳体材料厚度为0.8mm,后壳体的材料厚度为1.0mm,真空助力器的重量约为3.0Kg,较壳体材料1.8mm厚度的真空助力器减重约3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总成。
背景技术
真空助力器总成是是车辆制动系统中利用负压来增加驾驶员施加于踏板上的力的部件,能够有效减轻驾驶员在制动时施加力的强度。
现有的常规8+9寸双膜片真空助力器总成工作时前壳体受到制动主缸的反向作用力,高真空(-93±1.3KPa)状态下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量(2mm)及永久变形量,该变形量对制动系统来讲属于有害变形。为了减少变形量,前、后壳体采用材料厚度1.5mm设计,甚至加厚到1.8mm,1.5mm壳体厚度的真空助力器的重量高达4.4Kg,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真空助力器总成,具有轻量化、整体结构强度高、安全可靠的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真空助力器总成,包括控制阀、伺服活塞、防尘罩、后壳总成、前壳、大伺服膜片、小伺服膜片、输出推杆总成、拉杆螺栓和控制阀杆;
所述控制阀杆外套有消声圈,该消声圈位于伺服活塞内;伺服活塞外依次套设防尘罩、后壳总成和前壳,控制阀杆的一端安装反馈柱塞,控制阀杆的另一端穿出防尘罩并与连接叉连接;
所述输出推杆总成设于伺服活塞内,输出推杆总成与伺服活塞之间设有反馈盘,输出推杆总成外套设输出推杆挡圈,在输出推杆挡圈的端面与前壳的内端面之间夹有回位弹簧;
所述防尘罩口部安装在后壳总成的端角上,后壳总成通过后壳气封密封在伺服活塞外壁上;大伺服膜片与大膜片壳铆接并嵌入安装在后壳总成的内壁上,小伺服膜片与小膜片壳铆接并嵌入安装在前壳的内壁上,隔架嵌入安装在大伺服膜片与小伺服膜片之间,大伺服膜片和小伺服膜片均密封安装在伺服活塞外壁上,隔架通过隔架气封密封在伺服活塞外壁上;
所述拉杆螺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壳和后壳总成上,且拉杆螺栓依次贯穿前壳、小伺服膜片、隔架、大伺服膜片和后壳总成,小伺服膜片与拉杆螺栓之间通过小膜片密封圈密封连接,隔架与拉杆螺栓之间通过隔架密封圈密封连接,大伺服膜片与拉杆螺栓之间通过大膜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前壳上设有一个真空单向阀,在小伺服膜片与前壳之间、隔架与大伺服膜片之间形成真空腔,在小伺服膜片与隔架之间、大伺服膜片与后壳之间形成大气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小膜片密封圈集成在小伺服膜片上,小膜片密封圈包括小膜片外唇口和小膜片内唇口,小膜片外唇口与小膜片壳之间形成静密封;小膜片内唇口与拉杆螺栓之间形成动密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大膜片密封圈集成在大伺服膜片上,大膜片密封圈包括大膜片外唇口和大膜片内唇口,大膜片外唇口与大膜片壳之间形成静密封;大膜片内唇口与拉杆螺栓之间形成动密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架密封圈包括隔架外唇口和隔架内唇口,隔架外唇口与隔架之间形成静密封,隔架内唇口和拉杆螺栓之间形成动密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拉杆螺栓与前壳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壳的材料厚度为0.8mm,后壳总成的材料厚度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7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