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3172.3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3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熊学识;刘文俊;姜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兴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25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马君胜 |
地址: | 436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管 端部内撑 装置 | ||
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与复合管端部加工装置配设,安置在支架上,包括固定外管和滑动内管,固定外管固定在支架上,滑动内管的内端和外端均位于固定外管的两端之外,滑动内管可在固定外管内以不发生相互旋转的的形式轴向滑动,滑动内管的外段设置有与固定外管外端的螺套相互配合的螺纹段,滑动内管的内端与固定外管的内端之间沿周向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复合管支撑板,复合管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两端铰接的支撑杆与滑动内管的内端和固定外管的内端连接。本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结构可靠、驱动结构紧凑、驱动简便,并可与多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加工设备配设,通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属于钢塑复合管加工制造设备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将钢的高刚性和塑料的防腐性实现了统一,广泛应用于化工、水利等工程中。目前,市场常见的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多用电熔套筒或电热熔带进行管材连接,这需要对管材的端部外圆进行一定的加工,加工外圆时需要采用内撑装置对管道端部内孔进行支撑,以便进行外圆加工。现有内撑装置有些采用多个径向布置的动力装置来进行支撑,存在重量大,制造成本高的缺陷,另一些则是轴向丝杆来调节弯折件的形式来实现内撑,但其调节部位均为活动的部件,难以直接与复合管端部加工设备进行配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该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结构可靠、驱动结构紧凑、驱动简便,并可与多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加工设备配设,通用性较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与复合管端部加工装置配设,安置在支架上,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固定外管和滑动内管,固定外管固定在支架上,滑动内管的内端和外端均位于固定外管的两端之外,滑动内管可在固定外管内以不发生相互旋转的的形式轴向滑动,滑动内管的外段设置有与固定外管外端的螺套相互配合的螺纹段,螺套可在固定外管的外端随意旋转,螺套的旋转可驱动滑动内管在固定外管内做轴向移动,滑动内管的内端与固定外管的内端之间沿周向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复合管支撑板,复合管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两端铰接的支撑杆与滑动内管的内端和固定外管的内端连接,当滑动内管在固定外管内发生轴向滑动时,可通过两端铰接的支撑杆带动复合管支撑板将复合管撑紧或松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该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结构可靠、驱动结构紧凑、驱动简便,并可与多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加工设备配设,通用性较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复合管支撑板为弧形支撑板,复合管支撑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复合管支撑板设计成弧形板,并在弧形板外表设置一层橡胶,具有接触面大,对复合段损伤小的优点,可有效保证复合管外圆加工的质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滑动内管的螺纹段设置有用以显示复合管支撑板径向伸长距离的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内管的螺纹段设置用以显示复合管支撑板径向伸长距离的刻度,可让操作人员准确了解管道内复合管支撑板的伸长情况。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滑动内管与固定外管之间,远离螺纹段的位置设置有可防止两者相互间转动的防旋转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防止滑动内管与固定外管发生旋转的方案。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螺套的旋转可手动也可由独立配设的电机进行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多种螺套的旋转方案。
本发明主要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供了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该钢塑复合管端部内撑装置结构可靠、驱动结构紧凑、驱动简便,并可与多种钢塑复合管端部加工设备配设,通用性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兴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兴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3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