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发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01624.4 | 申请日: | 2022-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1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段顺利;王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牛斗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10/10 | 分类号: | H02S10/10;H02S20/32;H02S40/10;H02S40/44;F03B13/06;F24S23/30;F24S30/425 |
| 代理公司: | 西宁嵘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3103 | 代理人: | 伍介华 |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太阳能 发电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发电系统,针对现有的采用单一的利用方式和太阳辐射的能流密度很低而具有分散性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外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面上端固定安装有集中盒。本发明中其中凹透镜组将太阳光聚集,且多个凹透镜从上而下截面的锥度依次减小,使从上而下的太阳光凝聚的光斑越来越集中,进而达到温度逐级加强的目的,将太阳辐射的能流聚集,且单晶硅板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第一集热管和第二集热管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发电轮使水力转化为电能,多种利用方式并行,大大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充足、长寿,分布广泛、安全、清洁,技术可靠等优点;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热利用方面有太阳能温室、物品干燥和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
光热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目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收集装置,主要有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陶瓷太阳能集热器和聚焦集热器等;通常根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用途的不同,而把太阳能光热利用分为低温利用、中温利用和高温利用。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以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以及交通信号灯和监控系统,并入电网供电。
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普遍由于采用单一的利用方式和太阳辐射的能流密度很低而具有分散性,无法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太阳能。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采用单一的利用方式和太阳辐射的能流密度很低而具有分散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发电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发电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外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面上端固定安装有集中盒,所述底板顶端外壁依次固定安装有水力发电槽、汇流箱、逆变器、配电箱,且水力发电槽、汇流箱、逆变器、配电箱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底板顶端外壁中间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柱,且支撑柱顶端转动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顶端开设有回形槽,光伏板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集热管,且光伏板顶端中间为单晶硅板,单晶硅板顶端覆盖有钢化玻璃,所述回形槽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集热管,且回形槽内部另三侧上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相贴的凹透镜组,凹透镜组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凹透镜,所述第二集热管顶端与呈U形分布的凹透镜底端固定连接有传热管。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圆周外壁上端固定安装有扇形板,且扇形板顶端与光伏板底端一侧铰接有多个呈扇形阵列的伸缩杆。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一端外壁下端固定安装有横板,且横板顶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柱,两个所述液压柱顶端与光伏板底端另一侧铰接。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板另一端外壁上端固定安装有正反电机,且正反电机输出端与另一个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螺纹杆,两个第二侧板相对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光滑杆,所述螺纹杆和光滑杆之间套接有清洁框。
优选地,所述清洁框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负压风机,且负压风机进口端固定安装有多个集尘管,所述清洁框内部一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气缸,且两个气缸底端固定连接有清理刷,清理刷为凸形,所述清洁框内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吸尘罩,且每个吸尘罩与对应的集尘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力发电槽顶端开设有集水槽,且集水槽底端为倾斜状,集水槽顶端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水力发电槽底端依次设置有净化机构、蓄水腔、增压泵、发电轮、转化机构,且集水槽出口端和净化机构、蓄水腔、增压泵依次通过管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牛斗时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牛斗时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16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