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98791.8 | 申请日: | 2022-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8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玺君;郝俊;聂生元;张保琪;陈宣;余光杰;张冠男;苏晋;崔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5F3/00 | 分类号: | A45F3/00;A45C15/00;A45C13/00;G08B21/18;G08B21/20;G08B5/38;H04L67/12;H04B1/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陈文丽 |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生存 智能 背包 | ||
1.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总体设计包括鸿蒙开发和硬件设计与编程两大模块,所述硬件部分包括Hi3861V100处理器、SHT30温湿度传感器模块、BMP280气压计模块、ATK1218-BD北斗导航定位模块、MAX30102生命体征监测模块、供电模块和警示灯带,所述软件部分包括数据层、用户交互层、逻辑层和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手机APP,且手机APP功能模块主要有:a.通过与本地搭建的Tomcat服务器连接,获取硬件向云端发送的数据,b.调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平台生成的API接口,对天气温度进行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Hi3861V1002.4GHzWi-FiSoC芯片,集成IEEE802.11b/g/n基带和RF电路,RF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RFBalun、天线开关以及电源管理等模块;支持20MHz标准带宽和5MHz/10MHz窄带宽,提供最大72.2Mbit/s物理层速率;WiFi基带支持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并向下兼容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补码键控(CCK)技术,支持IEEE802.11b/g/n协议的各种数据速率;芯片集成高性能32bit微处理器、硬件安全引擎以及丰富的外设接口,外设接口包括SPI、UART、I2C、PWM、GPIO和多路ADC,同时支持高速SDIO2.0Slave接口,最高时钟可达50MHz;芯片内置SRAM和Flash,可独立运行,并支持在Flash上运行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SHT30是SHT2x系列温湿度传感器的新一代继承者,在SHT3x系列中属于入门版,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和精度规格,如增强信号处理和一个可编程温湿度极限的报警模式,以及高达1MHz的通信速度,SHT30测量数据经过出厂校正、线性化和温度补偿,具有温湿度报警输出、软硬件复位功能,传感器的湿度测量范围是0-100%RH,温度测量范围是-40-125℃。I2C接口,可选I2C地址,工作电压范围宽2.15V至5.5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BMP280是基于Bosch已证实的具有高精度、线性和长期稳定性和高EMC鲁棒性的压敏电阻压力传感器技术,且主要参数:
压力范围:300-1100hPa,海拔高度-500m到9000m
封装尺寸:2.0×2.5×0.95mm
相对精度:±0.12hPa950-1050hPa@25℃
绝对精度:±1hPa
输出接口:I2C和SPI
工作温度:-40…+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使用SkyTraS1216GPS+北斗双模定位芯片,利用串口与MCU通信,可获取经纬度数据、海拔高度等数据。
主要参数:
通信协议:NMEA-0183
定位精度:2.5mCEP
更新速率:1/2/4/5/8/10/20HZ
冷启动时间:29s
捕获追踪灵敏度:-165dBm
工作温度:-40℃~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MAX30102是一个继承脉搏血氧仪和心率监测仪生物传感器模块。它集成了一个红光LED和一个红外光LED、光电检测器、光器件,以及带环境光抑制和低噪声电子电路,模块采用一个1.8V电源和一个独立的5V用于内部LED的电源,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进行心率和血氧采集检测,标准的I2C接口用于通信,此外,该芯片还可通过软件关断模块,待机电力接近为零,实现电源始终维持供电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存智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分采用18650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板方案,其中太阳能电池板采用两块串联,经过恒压模块处理后的到5V电压为系统供电,多余电能为电池组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87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