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织培养用智能自动化培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7815.8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邹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玉良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培养 智能 自动化 培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培养用智能自动化培养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开设有培养槽,所述装置外壳底壁开设有两个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共同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装置外壳内设置有震荡机构;所述震荡机构包括开设在装置外壳底壁内的功能腔,所述功能腔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过盈配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表面固定嵌设有第二导电块,所述功能腔内底壁固定嵌设有多个第三导电块、第四导电块。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智能自动化的调整震荡力大小,保证震荡效果,同时可以自动补充营养液,且补充时不需要打开装置,避免外界细菌等物质污染培养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培养用智能自动化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培养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组织培养又被称为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其一般用于植物育种、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植物有用产物生产、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交换。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等等方面,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培养装置,对培养皿进行不断的震荡,从而细胞沉底堆积,影响发育与繁殖。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培养装置的震荡力往往是固定的,在对于不同量的组织培养时,震荡力无法自动调整,震荡力过大会导致培养皿内物质外溢,而震荡力过小又会导致震荡不均,使用不便,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打开装置进行添加营养液,打开装置可能导致外界细菌或病毒进入培养皿内,影响实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震荡力无法自动调节、打开设备添加营养液易导致细菌进入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组织培养用智能自动化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织培养用智能自动化培养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开设有培养槽,所述装置外壳底壁开设有两个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共同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装置外壳内设置有震荡机构;
所述震荡机构包括开设在装置外壳底壁内的功能腔,所述功能腔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过盈配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表面固定嵌设有第二导电块,所述功能腔内底壁固定嵌设有多个第三导电块、第四导电块,所述培养槽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三导电块与第四导电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磁铁通过导线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固定有电阻线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
进一步,所述装置外壳内设置有用于营养液补给的泵液机构,所述泵液机构包括两个开设在装置外壳内的泵液槽,所述泵液槽与功能腔连通,所述泵液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泵板,所述功能腔内底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过盈配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上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泵板侧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装置外壳开设有两个储液腔,所述装置外壳贯穿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管件、第二管件、第三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一端贯穿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泵液槽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三管件一端贯穿延伸至对应的泵液槽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所述培养槽内。
进一步,所述装置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泵液机构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装置外壳内的空腔,所述空腔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另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空腔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五导电块,所述第五导电块与第三滑动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簧,所述空腔内侧壁固定嵌设有第六导电块,所述第二管件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管件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五导电块、第六导电块、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玉良,未经邹玉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78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立井井筒装备的力学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智能防砸道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