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部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96621.6 | 申请日: | 2022-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0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竹泽香织;山本滋人;中本慎吾;增田幸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邰琳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部件 | ||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由第一线材获得的电感值与由第二线材获得的电感值之差变大。第一线材(30)具有以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卷芯部(11)的周面(11F)上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二线材(40)具有以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比卷芯部(11)的周面(11F)靠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二线材(40)具有外侧部分(41)和内侧部分(42)。内侧部分(42)在卷芯部(11)的周面(11F)上连续地在比360度长的范围内呈螺旋状延伸。外侧部分(41)在比内侧部分(42)靠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呈螺旋状延伸。内侧部分(42)位于第一线材(30)的第L匝与第L+1匝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具备具有中心轴线的卷芯部、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卷芯部呈四棱柱状。第一凸缘部与卷芯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凸缘部与卷芯部的同第一凸缘部相反侧的第二端连接。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具备四个端子电极。第一端子电极及第二端子电极位于第一凸缘部的表面。第三端子电极及第四端子电极位于第二凸缘部的表面。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具备第一线材及第二线材。第一线材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极连接。第一线材的同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电极连接。第二线材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电极连接。第二线材的同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与第四端子电极连接。第一线材及第二线材以卷芯部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在比卷芯部靠外侧呈螺旋状延伸。另外,第二线材的大部分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线材靠外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2697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第二线材相对于第一线材,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换言之,与第一线材相比,第二线材距卷芯部的距离更大。因此,第二线材的漏磁通比第一线材的漏磁通大的可能性高。在第二线材的漏磁通大的情况下,由第二线材获得的电感值小于由第一线材获得的电感值。其结果,由第一线材获得的电感值与由第二线材获得的电感值之差变大。这样,如果在第一线材及第二线材中获得的电感值之差大,则存在对线圈部件的特性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具备:卷芯部,具有中心轴线;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沿着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同上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端子电极及第二端子电极,位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第三端子电极及第四端子电极,位于上述第二凸缘部的表面;第一线材,具有以上述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上述卷芯部的周面上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一端与上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同该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电极连接;以及第二线材,具有以上述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比上述卷芯部的周面靠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子电极连接,同该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线材具有在上述卷芯部的周面上连续地在比360度长的范围内呈螺旋状延伸的内侧部分、和在比上述内侧部分靠上述径向外侧呈螺旋状延伸的外侧部分,在上述第一线材的卷绕于上述卷芯部的部分中,将在上述第一线材的线路上离上述第一线材的上述第一端最近的第一圈设为第1匝,将在上述第一线材的线路上离上述第一线材的上述第二端最近的最末匝设为第M匝,将L设为1以上且M-1以下的整数时,上述内侧部分位于上述第一线材的第L匝与第L+1匝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线材具有内侧部分。内侧部分相较于外侧部分与卷芯部的距离更小。因此,内侧部分的漏磁通比外侧部分的漏磁通小。由此,能够抑制由第二线材获得的电感值变小。其结果,与假设第二线材仅由外侧部分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由第二线材获得的电感值。
另外,内侧部分位于第一线材的第L匝与第L+1匝之间。因此,夹着内侧部分的第一线材的第L匝与第L+1匝之间的距离相隔夹着内侧部分的量。由此,第一线材的漏磁通变大,从而由第一线材获得的电感值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6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型掩模坯料和反射型掩模
- 下一篇:测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