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剪力墙滑动减震支座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6353.8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7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可汗;王社良;刘康宁;贾亮卫;李军涛;吴明明;闫泽明;陈童辉;崔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力 滑动 减震 支座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基底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滑动减震支座及使用方法,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上顶板下方居中设有上连接板,下底板上方居中设有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居中的球面支座;球面支座两侧均匀设有若干组能耗装置;球面支座包括凸弧形板和凹弧形板;凸弧形板的平整圆面与上连接板下表面连接,凹弧形板的平整圆面与下连接板上表面连接,凸弧形板的凸起端和凹弧形板的凹陷端表面弧度相匹配。本发明通过顶板带动上连接板发生转动,一方面球面支座转动,把转动能转化为凹凸弧形板摩擦产生的热能消耗,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底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滑动减震支座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其中剪力墙结构因其抗震能力高,建筑高度高等优点逐步成为高层建筑的主力军,所以提升其侧向的抗震能力成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好坏的重要指标。与以往的抗震设计不同,减震设计方法通过在剪力墙底部设置减震装置,将地震作用尽可能控制在减震支座内部,通过耗能以吸收大部分地震能量、减少上部结构的损伤。
减震支座有很多不同类型,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橡胶支座,但普通橡胶支座在循环拉压状态下表现差,橡胶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在支座发生转动时一侧的橡胶极其容易破坏导致支座失去作用。另外与阻尼器配合使用的橡胶减震支座又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水平力会使阻尼器剪切破坏。同时支座中所应用的普通材质弹簧在大地震中提供的耗能能力单薄,极容易破坏,耗能能力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滑动减震支座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减震装置减震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剪力墙滑动减震支座,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
所述上顶板下方居中设有上连接板,所述下底板上方居中设有下连接板;
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居中的球面支座;所述球面支座两侧均匀设有若干组能耗装置;
所述耗能装置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
所述球面支座包括凸弧形板和凹弧形板;凸弧形板为一端有凸起的圆柱体;凹弧形板为一端有凹陷的圆柱体;
凸弧形板的平整圆面与上连接板下表面连接,凹弧形板的平整圆面与下连接板上表面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组所述能耗装置包括一个滑槽,所述滑槽设置在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滑槽内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设有粘滞阻尼器,每个所述滑块顶部均与一个支撑杆下端相连,所述支撑杆上端铰接在上连接板下表面设置的圆形小孔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顶板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下底板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弧形板与凹弧形板之间采用倒扣式硫化固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为大小相同的圆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为大小相同的方形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所述滑块上下部各设有一个贯通孔洞,位于上部的贯通孔洞内设置有电感膨胀块,位于下部的贯通孔洞内设置有电控制棒。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粘滞阻尼器为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粘滞阻尼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能耗装置的数量为4组。
第二方面,一种剪力墙滑动减震支座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63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