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玉米转基因品系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5225.1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7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彭海;陈利红;周俊飞;李甜甜;李论;万人静;肖华锋;方治伟;高利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9;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玉米 转基因 品系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玉米转基因品系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所述引物组包括29对检测引物对,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58所示;引物对中引物的长度为18bp~30bp;所述试剂盒包括引物组;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得到玉米转基因品系和玉米内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根据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出引物组;提取待检样品的基因组DNA,得到待测玉米品系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组为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扩增产物;将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高通量测序数据;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待测玉米样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品系;通过设计出引物长度为18bp~30bp的29对检测引物,在同一PCR反应中实现多个靶标分子的同时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玉米转基因品系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首。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同时又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作为饲料在粮食总需求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从播种到收获,玉米多会受到多种虫害的影响,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改良作物重要性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转基因玉米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食品以及国际社会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关注,农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已纳入国内外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项目并逐渐得到加强。因此,开发高效、便捷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蛋白的检测方法和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目前基于核酸的PCR检测方法仍是目前最普遍、最准确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其主要包括普通定性PCR、巢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荧光定量PCR多重PCR等方法,但是各有缺点:
(1)相对于普通定性PCR方法,巢式PCR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容易造成假阳性;
(2)LAMP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然而引物设计较为复杂,容易造成DNA污染,影响后续的实验;
(3)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核酸交叉污染少的优点,但其成本高,并且需要特殊检测仪器;
(4)普通的多重PCR方法可以在一个反应中同时检测多个基因,但一般不超过六重,否则引物之间干扰较大,影响检测效果;
(5)基因芯片和数字PCR技术也是常用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它们均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且可平行检测1个转基因作物中多个基因或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作物,然而其成本高昂,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限制了该技术在检测中的广泛应用。
因此如何基于普通的多重PCR方法在同一反应中同时检测多个靶标分子,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玉米转基因品系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多重PCR检测方法无法在同一反应中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玉米转基因品系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29对检测引物对,29对所述检测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58所示;
所述引物对中各引物的长度都为18bp~30bp。
可选的,所述引物组还包括2对扩增引物对,2对所述扩增引物对包括ZmGMO30和ZmGMO31,2对所述扩增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9~SEQ ID NO.62所示,用于扩增玉米内参基因zSSII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5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