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三轴多孔介质试样饱和的复合式快速饱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94425.5 | 申请日: | 2022-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谷建晓;高圣一;周建荣;陆斌;韩枫涛;何畏;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孔 介质 试样 饱和 复合 快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三轴多孔介质试样饱和的复合式快速饱和装置,包括容器、控制器、试样件、无气水机构、二氧化碳通气机构、真空机构、围压机构及排水管,试样件设置于容器内,试样件与容器内壁之间构成容纳水溶液的容纳腔,容纳腔与围压机构相连通并由围压机构对水溶液进行加压,试样件具有进入端与流出端,进入端分别与无气水机构、二氧化碳通气机构相连通,无气水机构用于将无气水通入试样件中,二氧化碳通气机构用于将二氧化碳通入试样件中,流出端与控制器相连通,控制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真空机构、排水管连通,真空机构具有将试样件进行抽真空处理的抽真空状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三轴多孔介质试样饱和的复合式快速饱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饱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轴多孔介质试样饱和的复合式快速饱和装置。
背景技术
因要利用三轴剪切试验进行力学行为研究,试验要求试样完全饱和,在岩土工程中,多孔介质材料的特性导致一般饱和手段难以达到试验饱和的要求,限制了学者们对多孔介质材料的力学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多孔易破碎材料在研究力学性质时的饱和问题,导致研究成果不能很好指导构筑物设计方法,以致后期的现场负载测试和桩基补救的费用高等问题;
2)液化场地多孔易破碎材料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的分布规律未能充分认识,主要原因之一是饱和手段的限制;
3)对于液化后场地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和颗粒再胶结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也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三轴多孔介质试样饱和的复合式快速饱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容器、控制器、试样件、无气水机构、二氧化碳通气机构、真空机构、围压机构及排水管,试样件设置于容器内,试样件与容器内壁之间构成容纳水溶液的容纳腔,容纳腔与围压机构相连通并由围压机构对水溶液进行加压,试样件具有进入端与流出端,进入端分别与无气水机构、二氧化碳通气机构相连通,无气水机构用于将无气水通入试样件中,二氧化碳通气机构用于将二氧化碳通入试样件中,流出端与控制器相连通,控制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真空机构、排水管连通,真空机构具有将试样件进行抽真空处理的抽真空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依次对试样件进行真空饱和、二氧化碳饱和与水头饱和,而后再对试样件进行反压力饱和,使得达到试样饱和的要求,且在试样饱和后可以直接放在三轴上测试,用于进行力学方面的测试,而传统的方式中是通过抽真空长时间浸泡以达到饱和,或者通过通二氧化碳气体,再通无气水,或者二氧化碳加水头饱和达到,不能两者依次对试样件进行处理,而本方案中可依次采用真空饱及水头饱和,同时再结合反压力饱和,有效的提高了试样件饱和的程度,且传统方式的饱和对象是松散的易破碎土,对于胶结试样或者整体试样未有尝试,而本方案中饱和对象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胶结的易破碎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试样件数量为两个及以上,多个试样件并联于控制器、无气水机构及二氧化碳通气机构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试样件的并联提高饱和处理的效率,在同等的时间中能获得更多的饱和试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无气水机构与进入端之间、二氧化碳通气机构与进入端之间分别设置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控制阀用于控制无气水机构与进入端的连通,另一个控制阀用于控制二氧化碳通气机构与进入端的连通,使得无气水机构与二氧化碳通气机构能分次与试样件连通,提高饱和的效率与程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真空机构包括真空瓶与真空泵,真空瓶与控制器相连通,真空泵用于对真空瓶进行抽真空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1、控制器开启真空机构与试样件的连通,真空机构对试样件进行抽真空处理,同时通过围压机构将围压设置为0 kPa,抽气时间为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理工学院,未经温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4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啮咬光电缆
- 下一篇:视频标签生成方法、视频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