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出管多片直膨式PVT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93734.0 | 申请日: | 2022-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9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杰;姚剑;代彦军;赵耀;郑思航;姜山;蒋祎璠;贾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40/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出管多片直膨式 pvt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出管多片直膨式PVT组件,涉及太阳能领域,所述组件采用多片式铝基背板作而成的换热元件;多片式铝基背板由多片直膨式铝基吹胀板通过铝制连接件焊接结合制成;各铝基吹胀板分别具有均布的、六边形‑棋盘形‑直线形复合式流道;通过铝制连接件依次连通各片直膨式铝基吹胀板的流道,使多片式铝基背板的所述流道形成一个均布的、具有六边形‑棋盘形‑直线形复合式结构的整体,所述组件的流体接口垂直布置于吸热背板,从吸热背板的背面接出所述组件。适于解决光伏组件的尺寸大导致安装不灵活、边框切割易受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出管多片直膨式PVT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最为丰富最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太阳能光伏技术(PV)可通过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是较为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发 展迅速,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就达到11.52GW。
在光伏组件的工作过程中,由组件所接收的太阳能仅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被加以利用,其余部分能量将转化为热量储留在光伏组件上,导致光伏组件温度上升,在降 低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同时,也对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有不利影响。太阳能光伏光热 技术(PVT)通过在光伏组件背面布置换热元件,可通过工质带走光伏组件工作废热, 在降低工作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太阳能的热电综合转化。目前, 采用吹胀式吸热背板的PVT组件已被相关研究证明是实现太阳能高效热电转化的有 效路径。
然而,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组件的尺寸不断增大,安装不灵活。然而 单片铝基吹胀板限于制作工艺,并不能达到相应的尺寸以与光伏组件相结合;此外, 大尺寸的铝基吹胀板也面临较为显著的翘曲问题。另外,由于传统PVT组件接管方式, 会使得光伏边框需要进行切割,光伏边框在PVT制造过程中容易发生切割受损。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背出管多片直膨式PVT组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伏组件的尺寸大导致安装不灵活、边框切割易受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出管多片直膨式PVT组件,所述组件采用多片式铝基背板作而成的换热元件;多片式铝基背板由多片直膨式铝基吹胀板通过铝 制连接件焊接结合制成;各铝基吹胀板分别具有均布的、六边形-棋盘形-直线形复合 式流道;通过铝制连接件依次连通各片直膨式铝基吹胀板的流道,使多片式铝基背板 的所述流道形成一个均布的、具有六边形-棋盘形-直线形复合式结构的整体,所述组 件的流体接口垂直布置于吸热背板,从吸热背板的背面接出所述组件。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片式铝基背板采用三片式的连接方式,所述三片式的连接方式包括:
Ⅰ号板作为进口板,Ⅰ号板的流道形式为六边形式结构,流体自进口端进入后分 流至均布的六边形流道区域内;Ⅰ号板与Ⅱ号板间通过一个铝制连接件相连接,铝制 连接件含有多个流体通道;Ⅱ号板采用六边形-棋盘形-直线形复合式流道结构,流体 自一个铝制连接件流入后,经分流进入均布的六边形流道区域内;流道在流体转折处 逐渐转化为棋盘形-直线形复合结构;流体经两次转折后流入六边形流道区域,再经一 个铝制连接件流出Ⅱ号板进入Ⅲ号板;Ⅲ号板采用六边形式流道结构,流体自一个铝 制连接件流入后,经分流进入均布的六边形流道区域内,再逐步汇集至出口段流出背 板;Ⅰ号板的流道、Ⅲ号板的流道避让接线盒设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Ⅰ号板与Ⅱ号板间、Ⅱ号板与Ⅲ号板间预留有用于焊接铝制连接件的纵向板间间距。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片式铝基背板采用四片式的连接方式,所述四片式的连接方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3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