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3186.1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1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正瑞;陈平绪;陈延安;左立增;卢朝亮;孙刚;陈桂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L53/02;C08L97/02;C08L91/06;C08L23/14;C08L23/28;C08L51/06;C08K5/20;C08K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苏晶晶 |
地址: | 2017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感 气味 tvoc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树脂30~65份,弹性体20~40份,木质纤维素2~5份,润滑剂0.2~2份;其中,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蒙旦酯蜡,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蒙旦酯蜡的重量比为1:1~3。本发明的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能够将TVOC含量降低到47μgC/g以下,邵氏硬度降低到54以下,具有软触感,将气味等级降低到3级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材料是汽车中表面积最大,与人体接触最多的材料。聚丙烯由于具有密度低、来源广、价格低、耐高温、耐腐蚀、无毒无味、易加工等优点被广泛用作汽车内饰材料。目前,中低档车大多采用传统的硬质塑料零件,即传统聚丙烯树脂直接注塑成型,这类零部件的表面光泽度高,塑料质感强,不能给人以柔软的触感。而在高端豪华车型中,大多材料使用的是织物包覆以及皮革包覆等工艺,但这种零部件的成型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因此,直接通过配方设计改性,赋予聚丙烯树脂软触感,再一次注塑成型制备具有软触感的内饰零部件是目前制备汽车用软触感内饰材料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备受聚丙烯树脂改性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关注。
软触感材料的配方思路是加入比例较高的弹性体来改善材料的触感。但是由于弹性体自身的合成工艺以及合成催化剂等因素,会使得材料的气味较差,当弹性体含量的增加明显提高了材料的气味等级,而且弹性体的合成工艺中还会残留大量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目前行业中使用较多降低材料气味的方法是添加气味吸附颗粒以及在工艺后段采用烘干等工艺,然而这些解决方案都会造成材料成本的增加以及生产效率的降低。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低气味软触感聚丙烯复合材料,其通过聚丙烯-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物降低了材料的气味,也只是感官上气味的降低,但是其并没有针对性降低材料的TVOC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用低气味软触感聚丙烯复合材料TVOC含量高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木质纤维素母粒、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蒙旦酯蜡润滑剂的协同作用,有效降低了因弹性体含量过高导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气味和TVOC,在保证复合材料具有软触感的同时,还能够低气味和低TVOC。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在制备家电用塑料和车用塑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制品。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软触感低气味低TVOC聚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蒙旦酯蜡,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蒙旦酯蜡的重量比为1:1~3。
蒙旦酯蜡为皂化蒙旦E蜡或皂化蒙旦OP蜡。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在聚丙烯树脂中加入了适量的木质纤维素母粒,通过木质素本身结构以及毛细管作用吸附小分子,因此能够降低气味。外润滑剂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内润滑剂蒙旦酯蜡两种特定比例的润滑剂将木质纤维素均匀分散在聚丙烯树脂基体中,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和蒙旦酯蜡的协同润滑效果优异,加工过程中剪切热产生较少,可防止弹性体因热效应导致残留挥发性有机物小分子的产生,因此,能够降低TVOC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3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