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器水压传动胀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88282.7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0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商少华;赵乃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热力众达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6 | 分类号: | B21D39/06;B21D37/16;B21D37/18;B21D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水压 传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水压传动胀紧方法,通过高压水流驱动钢珠在换热管内移动的方式使得换热管的膨胀均匀,且与换热片的连接更为紧密;同时利用润滑脂吸收钢珠移动时产生的热量,并融化后混合在水流中,随着钢珠的移动而流动,形成类似油润滑的状态,确保钢珠对换热管能够一直保持均匀的膨胀效果,从而使得换热管的膨胀更加充分和均匀,提升换热管与换热片的热量传递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热器水压传动胀紧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换热板的工作台,工作台设置有用于使换热管与换热片膨胀成型的成型组件,成型组件包括提供高压水流的供压器件以及与换热管待成型的内径适配的成型体,具有膨胀均匀、适用性好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水压传动胀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目前常用的换热器一般由换热管、换热片以及换热板三者构成,实际生产时需要将换热片与换热管进行胀紧固定,换热管与换热板进行胀紧固定。现有技术中的胀紧方法虽然能够实现换热片与换热管的胀紧,确保热量的转换,然而在实验和实际使用中,由于换热管的膨胀会存在不均匀和不充分的情况,尤其是对具有弯曲处的U型换热管或者蛇形换热管,在弯曲处的膨胀不均匀情况更多,从而使得换热片与换热管的接触效果不佳,使得热量的传递效果欠缺,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水压传动胀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胀紧效果不佳的问题,具有膨胀均匀、胀紧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换热器水压传动胀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换热片套设在换热管上,然后将换热板固定,随后将换热管的两个管口均插入到换热板上,换热管的一个管口作为加工起始端,另一个管口作为加工截止端;
S2,在加工起始端对换热板和换热管进行焊接固定处理,加工截止端不做处理,处于自由状态;
S3,从加工起始端往换热管内填充润滑脂,并从加工起始端处打入钢珠,且钢珠的直径大于换热管的内径;
S4,使用高压水流从换热管的加工起始端开始推动钢珠在换热管内移动,直至钢珠从换热管的加工截止端离开;
S5,在加工截止端对换热板和换热管进行焊接固定处理;
S6,在加工起始端和加工截止端对换热板和换热管进行机械胀紧。
优选的,所述润滑脂包括极压复合锂基润滑脂或极压耐磨润滑脂。
一种换热器水压传动胀紧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换热板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用于使换热管与换热片膨胀成型的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提供高压水流的供压器件以及与换热管待成型的内径适配的成型体。
工作台用于固定换热板,从而使得换热管能够与换热板连接后固定,方便后续的加工;成型体在水压的驱动下在换热管内部移动,使得换热管均匀膨胀后与换热片紧密接触,确保了良好的胀紧成型效果,提高了传热效率,且由于是水压驱动成型体移动,因此换热管的形状不会对其与换热片的胀紧成型产生影响,依然能够良好的实现胀紧固定,具有更好的使用广泛性。
优选的,所述供压器件包括高压水流机以及推进水咀,所述推进水咀与所述高压水流机连接,且所述推进水咀与换热管适配。
推进水咀能够方便插入换热管内,连通高压水流机后能够对成型体形成强烈的推进力,从而使得成型体在换热管内移动,实现换热管与换热片的胀紧成型。
优选的,所述成型体为钢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热力众达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热力众达换热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8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