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锆/钴/碳纳米管复合中空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88004.1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龙;孟祥威;刘久荣;杨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1/08 | 分类号: | D01F1/08;D01F8/18;D01D5/00;D01D5/24;H01Q17/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锆 纳米 复合 中空 纤维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氧化锆/钴/碳纳米管复合中空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锆盐、钴盐和表面活性剂分散在溶液中,进行静电纺丝,经预氧化和在马弗炉中加热煅烧后,得到四氧化三钴/氧化锆中空纤维;最后,将该四氧化三钴/氧化锆中空纤维与吡咯一同放置于铸铁反应釜中,高温反应后即得;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锆盐为正丁醇锆或乙酰丙酮氧化锆;所述钴盐为乙酰丙酮钴或四水合乙酸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钴盐、锆盐、表面活性剂和溶液的添加比例为:(0.4-1)g:(0.4-1.6)g:(0.8-1.5)g:(5-15)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钴盐、锆盐、表面活性剂和溶液的添加比例为:(0.5-0.8)g:(0.8-0.9)g:(0.9-1.2)g:(9-12)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0-15kV,注射器针头距接收板的距离为15-3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1-13kV,注射器针头距接收板的距离为22-26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注射器针头距接收板的距离为2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氧化的温度为150-200℃,预氧化的时间为1-5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氧化的温度为170-190℃,预氧化的时间为2-4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氧化的温度为180℃,预氧化的时间为3h。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马弗炉的煅烧温度为400-700℃,升温速率为1-5℃/min,反应时间为2-5h。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马弗炉的煅烧温度为500-600℃,升温速率为1.5-2.5℃/min,反应时间为2.5-3.5h。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马弗炉的煅烧温度为550℃,升温速率为2℃/min,反应时间为3h。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氧化三钴/氧化锆中空纤维、吡咯的添加比例为(50-200)mg:(1-5)mL。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氧化三钴/氧化锆中空纤维、吡咯的添加比例为(80-150)mg:(2-3)mL。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氧化三钴/氧化锆中空纤维、吡咯的添加比例为100mg:2.5mL。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氧化锆/钴/碳纳米管复合中空纤维。
18.一种复合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吸波材料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氧化锆/钴/碳纳米管复合中空纤维和石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80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