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SSD数据保持性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7010.5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4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徐伟华;付荣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曹祥波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ssd 数据 保持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提升SSD数据保持性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主机下发的数据,以得到写入数据;判断SSD是否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状态;若处于,则判断SSD内的有效数据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未超过,则分配单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对写入数据进行存储;若超过,则将部分单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中的数据搬移到多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中,存储写入数据;若未处于,则分配多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对写入数据进行存储。本发明针对SSD不同生命周期的数据保持性需求,对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从而有效提升了数据可靠性;当SSD达到使用寿命进入只读模式后,通过主机指示,将有效数据搬移到单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SD数据保持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提升SSD数据保持性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SSD(固态硬盘)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目前在PC市场,已经逐步替代传统的HDD,从可靠性和性能方面为用户提供较好的体验。SSD内部使用NAND作为存储介质,其内由Cell的不同电压状态来表述特定的数值0/1。随着NAND的技术演进,每个Cell可表征的数位也从1bit(SLC)演变为2bit(MLC),3bit(TLC),4bit(QLC)等。对应地每个Cell的电压状态细分区间变多,从而也更容易出错。
而SSD在典型使用场景下需要较长的数据保持性:出厂时,主机预先烧录了一部分数据(OS、驱动等),然后再在仓库中存放或者运输较长时间,然后才到终端客户手中;为保障其预置数据的正确性,一般厂商会要求SSD出厂时能够提供7年@43c的数据保持性。当SSD达到使用寿命后(达到宣称的写入量),此后会作为只读存储设备,为保障此时盘内有效数据的正确性,一般厂商会要求SSD在寿命末期能够提供3年@43c的数据保持性。由于NAND的物理特性,在掉电存放时,其Cell的电压会出现偏移,进而导致数据错误。当Cell的电压区间划分越多(表征的数位越多),该失效场景越明显,导致无法正确读回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提升SSD数据保持性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升SSD数据保持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主机下发的数据,以得到写入数据;
判断SSD是否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状态;
若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状态,则判断SSD内的有效数据量是否超过阈值;
若未超过阈值,则分配单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对写入数据进行存储;
若超过阈值,则将部分单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中的数据搬移到多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中,以释放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写入数据;
若未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状态,则分配多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对写入数据进行存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生命周期的初期状态指的是SSD的写入量小于设定值或SSD的物理块擦除次数小于设定阈值时,则判定SSD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状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若未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状态,则分配多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对写入数据进行存储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SSD是否处于生命周期的末期状态;
若处于生命周期的末期状态,则将SSD设置为只读模式,并将SSD设置为只读模式的信息反馈至主机;
判断SSD内的有效数据量是否超过阈值;
若未超过阈值,则将多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中的数据搬移到单位存储模式下的物理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7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架减振器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庭院灯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